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30岁后得「三高」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高血脂的人数明显增加。
更严谨的叫法应该是「血脂异常」,指的是血液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总胆固醇(TC)水平过高、高密度脂蛋白(DHL)过低。
它会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比如:
损害肝功能,造成一系列的肝脏疾病。
引发脑中风、脑血栓甚至脑出血的风险。
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是冠心病的发生。
严重会危及生命。
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 40.40%, 每 10 个人里就有 4 个是血脂异常,而且由于高血脂是一个隐匿的杀手,在早中期很少有外在的表现,所以很多人患上高血脂而不自知。
赶紧来对照下面5个症状,看看你会不会是高血脂的其中一员?
症状1
皮肤上出现黄色瘤
血液中脂质过多,可能会沉积在皮肤上,引起局限性皮肤隆起,医学上称其为「黄色瘤」。
颜色:黄色、橘黄色、棕红色
形状:结节状、斑块状、丘疹状
质地:柔软
最常见于眼睑周围,其它部位 (肌腱、肘、膝、臀或踝部等)也偶有出现。
症状2
眼部出现角膜环
是指眼角膜边缘出现一圈灰白色或白色的环。
一般多出现在50岁左右的老年人眼部,医学上称其为「角膜老年环」,与血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有着密切关系,可能因为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沉积于角膜所致。
症状3
脂血症眼底改变
表现在眼睛周围也就是眼睛中的黄斑。
对视力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生活中看东西一阵阵模糊,主要是因为当高血脂症状比较严重时,血液当中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会引起眼底毛细血管病变。
症状4
容易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一般高血脂患者多会表现为:
精神疲倦乏力,常出现头昏脑胀或与人讲话间隙容易睡着;
早晨起床后不清醒,午后极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容易头晕、胸闷、心悸、肢体麻木等。
不过这些症状表现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但如果出现这些症状的同时,还伴有体重超重与肥胖,很可能就是高血脂症。
注:高血脂症并不会直接引起这些症状,需要引起其它脏器病变才会~
症状5
出现间歇性跛行
指在持续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下肢肌肉的疼痛、痉挛或无力。
症状一般发生在小腿,短时休息后才可缓解,是下肢动脉缺血的典型症状,可能是由于长期血脂高,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发生下肢动脉闭塞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不过由于高血脂症的临床表现具有个体差异性,不是所有患者都有明显的症状和异常体征,而且血脂水平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一种缓慢渐进的过程。
因此要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最准确的方法还是验血。
本文重点
多久做一次抽血检查:
建议 20~40岁的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测量 1 次血脂;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 1 次血脂;
冠心病患者和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家族性高血脂症患者、近亲属有早发性心血管疾病的病史),每3~6 个月进行1 次血脂检查。
抽血检查主要看这4个关键指标:
总胆固醇(TC)
低点好,正常值范围:<5.2 mmol/L
甘油三酯(TG)
低点好,正常值范围:<1.7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点好,正常值范围:<3.4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点好,正常值范围:>1.0 mmol/L
一旦确诊了高血脂,就要积极治疗控制,因为高血脂无法完全治愈(除非是因其他疾病而造成的高血脂,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治愈了,血脂也会随之降下,不过这种情形较少见),只能通过长期控制使血脂达到正常范围值,所以高血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血脂控制。
日常生活如何控制血脂
药物控制:
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或高危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调脂药物。
首次服用他汀类调脂药者,应在用药 6 周内复查血脂及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如血脂能达到目标值, 且无药物不良反应,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
如血脂未达标且无药物不良反应者,每 3 个月监测 1 次;
如治疗 3~6 个月后,血脂仍未达到目标值,则需调整调脂药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调脂药进行治疗。
饮食和生活方式控制:
主食以谷物、薯类为主;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保证400g的蔬果;
多吃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菌菇类、豆类;
戒烟忌酒,少吃含糖高的点心、零食,少喝含糖量高的饮料;
多运动,每周至少5~7 天进行 30 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
了解了高血脂的症状表现,
赶紧对照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吧
小心自己的血管里已经埋下了这颗炸弹
日常生活更要小心哦~
如果觉得内容有用,记得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