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妈妈们来说,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吃的好不好,够不够营养。但怎么吃才有营养,爸妈们有各自看法:
“吃盐了才有力气”
“多喂米粥有营养”
“骨头汤可以给娃补钙”
......
生长发育关键期,喂养要是出错,可能会影响娃的身高、体重甚至智力发育,今天vivi妈就来说说最容易出现的10个误区,避免妈妈们踩雷!
老一辈人有个观念:孩子吃盐才有力气,长得壮。
实际上是错误的。
1岁前宝宝不需要盐,是因为娃可以从母乳(配方奶)以及食物中获得足够的钠。
额外添加盐,只会让宝宝摄入过量,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而太早吃盐及其他调味品,也不利于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宝宝变得“重口味”,增加重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1岁以后也应当少用调味品,食物原味已经足够满足宝宝的味蕾需求了~
PS:除非宝宝有特殊情况,在医生指导建议下可以添加适量盐。
很多爸妈认为:先吃辅食再喝奶,不然孩子吃不下
这个顺序是错误的。
先吃辅食再喂奶,宝宝可能会对辅食抗拒,或是辅食吃太饱不愿意喝奶的情况。
因为宝宝肚子饿的时候,最熟悉的就是喝奶,如果马上让娃试吃辅食,接受意愿就差很多,所以应该先喂点奶垫个肚子,再喂辅食。
而辅食阶段,对于宝宝来说,奶依旧是主食,所以正餐是奶,加餐是辅食。
有妈妈说:孩子不爱吃水果、喝水,用果汁能代替水果又能让娃喝水。
实际上,果汁营养≠新鲜水果。
美国儿科学会AAP最新指南中提到,果汁对1岁以下的儿童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也不应该被纳入他们的饮食中。
果汁在压榨过程中,营养成分已经被破坏,含量较多就是糖分和水分,宝宝1岁前不建议摄入过多糖分,会增加龋齿和肥胖的风险。
而用果汁代替水,只会让宝宝对白开水更加失去兴趣,对于养成喝水好习惯没有帮助。
有的妈妈觉得娃没牙齿咬不动,给娃准备的食物软烂点儿。
实际上这会影响孩子的咀嚼能力。
等娃大点,别人家孩子啥都能吃时,咀嚼能力差的宝宝有点硬的食物都不爱吃,或者没咬几口吞下去,营养自然跟不上。
辅食期就该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从糊状开始让宝宝适应,随着月龄增长,过度到固体食物,这样能帮助孩子练习咀嚼和吞咽,还能帮助乳牙的发育,对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很多家长觉得,给娃吃米汤,白粥,好消化又有营养。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
宝宝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而精白米面含量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娃的胃小,吃进去食物有限,如果长期被这些单一食物占肚子,只会让营养不均衡,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很多妈妈觉得,给娃补钙食补很重要,骨头汤能补钙。
实际上,骨头汤并不补钙。
骨头汤中的含钙量极少,还难以被人体吸收,而汤中的脂肪含量最高,不仅达不到补钙的效果,还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
孩子骨骼发育需要钙,钙片、钙剂安排上。
实际上盲目补钙,过量可能会引起便秘、尿路结石等疾病,还会抑制铁、锌、镁、磷的吸收。
排除病理因素,只要喂养合理,宝宝一般是不缺钙的,是否缺钙,添加什么钙剂,需要交给医生判断。
最需要补充的应该是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晒太阳具有不稳定性,所以给宝宝添加VD补剂就很有必要。
PS: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宝宝一般出生2周后,就可以开始补充维生素D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每天的补充量为400IU(对应10μg)。
有的妈妈们觉得:宝宝不吃蔬菜,就会用水果替代蔬菜。
事实上,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不同,无法替代。
水果中含有水分、果糖和多种维生素,具有饱腹感,而蔬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量多,能够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两者为宝宝提供的营养不同,所以无法替代。
而水果因为具有饱腹感,如果吃多了反而会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破坏均衡饮食营养,养成挑食的坏毛病,不利于娃生长发育。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吃的一定要买「儿童专用」,营养又安全
实际上,儿童专用并不一定就是好的。
目前我国对于3周岁以上低龄儿童,还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比如儿童食用油,也是核桃油、橄榄油加工制成的,比起其他油类并没有任何神奇功效;儿童酱油的低盐、低钠,但1岁前宝宝根本不需要,有的甚至钠含量超标,和宣传根本不相符。
所以比起看儿童专用标签,更重要的是看食物的营养成分表才对。
很多家长怕孩子没吃饱,不吃就追着喂,不然就各种哄着吃
实际上影响了孩子自主进食的习惯。
8个月左右开始是孩子独立吃饭的黄金期,应该从抓握食物开始让娃自己尝试吃东西。
而立吃饭规矩,要全家统一执行的好。孩子自己知道饿还是不饿,如果不想吃,追着喂也没用,还影响消化,应该要让孩子树立好的就餐习惯。
该在哪吃饭,不吃不会有零食和点心,必须到下一顿饭,不打破规则孩子饿了自然会吃。
以上就是vivi妈总结的10条喂养误区,妈妈们在想着宝宝怎么又瘦长得又慢时,别急着给娃买啥营养品,看看是不是喂养上出现啥问题。
希望妈妈们能顺利避坑,宝宝吃的更香长得快~
觉得文章有用
记得【在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