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身体娇弱,生病是常有的事情,不过一碰到孩子生病,很多父母都会慌了神:
着急赶到医院,该带东西没有准备全;
面对医生,许多话要说,但担心问多了,医生不耐烦,后面的家长有意见;
孩子生一次病,转诊过多家医院或多个医生;
走出医院大门,才想起该问医生的问题还没有问。
……
面对这些就医慌乱,小薇来教你如何做好应对准备!
预约挂号准备:
根据宝宝患病情况,家长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及科室。
医院选择:
儿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日常感冒、发烧的常见病、多发病等,可以到就近的公立医院儿科就医。
疑难重症,如儿童肿瘤外科、小儿骨科、新生儿外科、小儿神经外科、小儿泌尿外科等方面的疾病时,则需要到经验更丰富、设备更完善的专科儿童医院就医。
科室选择:
对于普通的发热、腹泻等疾病,可以先挂儿内科号;
如果涉及专科疾病,如:
消化内科——上腹部不适、打嗝、胃胀、消瘦;
耳鼻咽喉科——咽喉痛、扁桃体肿大、前额痛;
呼吸内科——鼻塞、咳嗽;
血液内科——面色苍白、流鼻血。
......
如果家长搞不清该挂哪科,最好先向儿科分诊台或健康管家咨询,然后再挂号。
就医物品准备:
求医类:
病历本、就诊卡或医保卡、现金和银行卡、用药记录(宝宝正在用的药品名称、剂量)、病历资料(检查化验报告、治疗处置单、收费明细等按时间顺序排好收存) 、疫苗接种本、出生记录、家中常备药物的清单(避免药品重复购买)等;
安抚类:
玩具、ipad/手机、口罩、宽松易脱的外套(不穿有金属装饰的衣服、不穿连体衣)、奶瓶/吸管杯、尿不湿、小被子、备用衣裤等,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及需要进行调整。
就医沟通准备:
就诊时间有限,要尽快准确地向医生传达有效的内容。
时间:
发病时间、间隔时间和恶化时间,用准确的时间量度来表达,如“发烧5个小时”,而非模糊性的“从昨天就开始发烧了”。
体温:
如果在家已经测过体温,那么共测过几次,最高多少。宝宝有无抽搐、身上有没有出疹子等其他症状也要向医生说明。
病情:
发病时四肢活动是否自如(是否有四肢受限、颈项发硬、抽搐等症状);
是否咳嗽(次数、剧烈程度、有无哮鸣音、痰液状态等);
是否呕吐(呕吐物是溢出来,还是喷射出来等);
是否疼痛(疼痛的准确部位,疼痛的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等);
如果孩子是腹痛、腹泻,还要明确指出腹痛的准确部位,疼痛的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等。
状态:
精神状态是否变化(哭闹、烦躁、呆滞等);
大便和平时是否不同(大便的次数、形态、量、气味等);
饮食是否有变化(饥饿感、饱胀感、厌食、停食等);
睡眠是否有变化(睡眠时间,睡眠状态等)。
病史及过敏史:
孩子的患病史及家庭成员的病史、是否对某些食物及药物有过敏的情况。
在就诊前,最好先仔细回忆宝宝发病过程,用手机或纸记录要点及问题。
就诊后期准备:
宝宝患病时往往病情变化很快,就诊后也要注意观察,一旦出现病情严重,需要及时复诊。
如何判断病情加重?
原有的症状又加重了:如半小时前测体温才37.6°C,过了1小时就升高到了40°C,这就属于病情加重。
原有的症状没有缓解又出现了新症状:如刚开始只是发热,治疗后体温不降反升,咳嗽加重,还出现了喘息、呕吐、腹痛等症状,这也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精神、饮食、睡眠的状况无好转。
就医过程中的准备基本上就是这些,
同时还要注意,
宝宝就医时可能还需要进行相关检查
健康管家给你一些检查建议:
健康管家说
1、就诊前不要给宝宝吃得太饱,免得进行压舌板检查时,导致宝宝呕吐。
2、如果宝宝腹泻,就诊前最好携带大便标本,可将大便装在玻璃或塑料小瓶中,或放在保鲜膜中。不要保留时间太长,越快送检越好。一般大便留取后1小时内化验。
3、宝宝的尿常规液检查最好是取晨尿(醒来第一次尿)检查,但尿液保存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夏天不能超过1小时)。
4、如果宝宝需要做肝功能、血脂、C13呼气实验等检查时,需要空腹。
5、如果检查项目多,一般做报告较慢的检查(如摄X光片或做CT检查),然后在等待时间内去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等检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