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加强,
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每年体检的习惯。
可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单后,
都会对上面的「某些结果」担忧不已。
比如
胆囊息肉
这是什么鬼东西?
良性还是恶性的,会癌变吗?
需要治疗吗?要开刀吗
……
本篇,小薇就带大家了解,
这个体检报告单上的常客。
胆囊息肉,到底是什么?
多少人一看到报告单上「胆囊息肉」4个字,就吓得花容失色?其实,先不用慌。
胆囊息肉,实际上只是超声报告上的一个影像名词,只是说你的胆囊里长出了隆起或凸起的「肉肉」。一般只要不是结石,胆囊内长出的「肉肉」都统称为息肉。
Ps:也有报告直接显示为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指的也是息肉。
大约1%~9%的人会长胆囊息肉,往高的算几乎是每10人中就有1个。
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是没啥症状的,往往是在体检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的。
少数人会觉得有些上腹部疼痛,有时可能还会牵扯右肩部一起痛,也有人有消化不良、腹胀等不适感。
不过,息肉若是长在了胆囊颈部,就可能出现令人痛不欲生的胆绞痛。
重点来了:
胆囊息肉会不会癌变?
这就得看你的息肉是“真”还是“假”了。
1、假性胆囊息肉
也叫胆固醇性息肉,这种基本没啥事。
占胆囊息肉的65%以上,大多数人的都是这类。是因为胡吃海喝导致胆固醇分泌过多、无法溶解而形成的结晶,有可能会自己缩小。
2、真性胆囊息肉
主要有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4种。
①不用担心会癌变的
是炎性息肉,占胆囊息肉的10%,是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的合并刺激下形成的。可能会让你疼,但通常不会癌变。
②有潜在癌变风险的
腺肌瘤和腺瘤样增生,占胆囊息肉的25%。这两位就有点不老实了,有3%~6%的癌变几率。
胆囊腺瘤,占胆囊息肉的4%。虽然不常见,但它的危害是最大的,因为它的癌变几率在30%左右。
不过,可惜的是不管是B超,还是CT或MRI,都不能准确地判断息肉的性质,最靠谱的辨别方式,还是切下来做病理检查。
查出了息肉,要怎么治疗?
目前比较主流的治疗方式,是根据息肉的大小、伴随的症状等等,来确定是随访观察还是手术治疗。
1、随访观察
当息肉直径<1cm,同时没有其他症状的,定期随访即可。也就是,每6~12个月查一次B超。
2、手术治疗
以下情况,就需要考虑手术了:
当单个息肉直径>1cm;
出现餐后右中上腹痛,并伴随胆囊结石、胆总管梗阻、复发性胰腺炎等;
息肉增大较快(6个月增大>3mm);
因息肉存在,背负思想负担影响生活和工作的。
至于切除息肉的同时,要不要保留胆囊,要看你息肉、胆囊和身体的情况了。不过,通常情况下会选择连同胆囊一起切掉,尤其是当胆囊已经萎缩、功能很差或者怀疑癌变可能时。
Ps:切除胆囊后,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正常人相比,除了不能吃太油外,差别不大,所以也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些人要特别小心胆囊息肉!
若你是肥胖、脂肪肝、高血脂、高胆固醇、糖尿病、胆囊结石的人群,那么意味着你患胆囊息肉的可能性比常人更高。
即便你不属于这些人群,但若是你有以下的习惯,也要特别小心:
从不吃早餐或少吃早餐;
经常饮酒以及进食高胆固醇、肥肉、海鲜、动物内脏等食物;
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运动锻炼少;
年龄大于60岁。
总之,
大部分人的胆囊息肉,
保持定期随访即可。
若真有癌变的风险(概率不高),
该切就切(包括胆囊),不必手软。
若觉得文章对你有用,
记得点个赞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