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大便有这种异样,说明“它”虚了!癌症可能正在逼近!!!

文章来源:健康之路网发布时间:2019-04-30 11:22:40举报

便秘、腹泻、乏力、脸色差、易水肿……这是很多人都有的健康困扰。


 如果你觉得这是胃或肾出了问题,得赶紧补补,那就错了。其实,更可能是这个常被忽视的身体器官“虚”了~


脾脏1.gif

“脾”在这里哟~↑


“脾”有什么作用?


“脾”(pí),一般指人的脾脏,它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左上方。


在西医的概念中,脾脏有滤血、储血、清除血液异物等功能。


在中医里,脾是“五脏”之一(五脏:心肝脾肺肾),而且,中医的"脾"不单指器官,而主要指其所具有的“帮助胃消化吸收摄入的营养物质和水液,并将其传输至全身”的功能,即“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水液”。


“为什么说“脾”很重要呢?”


就在这“运化”二字上。


中医认为,人体要依赖于脾的“运化”,才能将胃初步消化的饮食和水液转化为更精细的物质,并通过脾的转输,将这些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中,使它们发挥正常功能。


同时,人体代谢后的水液和废物,也要经过脾的“运化”传输至对应器官,再通过一系列生理作用转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


 养胃不养脾,养生全白搭! 


小薇发现,多数人都有个养生误区:总说“我脾胃不好”,实际上只指“胃”的问题,光“养胃”却没顾及“脾”。


但若“脾”的功能开始虚弱,即出现“脾虚”,就会引发很多健康问题,甚至可致命!


 “脾虚”的表现,看看你有吗? 


常吃生冷刺激食物或暴饮暴食,作息不规律,常熬夜久坐或慢病未愈等,都会导致“脾虚”。


在中医里,脾虚分为"脾阳虚"、"脾气虚"或“脾阴虚”等不同类型,它们症状不同。而人体有2个地方出现异常,就可能是“脾虚”了,一是舌头,二是便便


▶ 脾阳虚:

比较常见,典型表现为“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白厚或舌色淡且舌苔滑,大便稀溏不成形”,还可有“脸部与四肢易水肿,畏寒怕冷,精神不济”等症状。


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脾阳”不足,不能运化,从而导致体内的水液停滞,流转不畅。


▶ 脾气虚:

症状多为“舌色淡,舌苔白,面色萎黄或苍白,气短乏力”。


▶ 脾阴虚:

也有中医学者认为存在“脾阴虚”的情况,表现为“舌红,舌苔少,口燥咽干,大便干结,便秘”,还可有“手足烦热、面色无光、食欲不佳、形体消瘦”等症状。


也有人不同型的“虚症”都有,这或许存在“脾肾两虚,肺脾两虚”等更复杂的情况,那就得找正规中医师进行细致的面诊,属于哪种“虚”以中医师的诊断结果为准。


脾脏2.gif


 “脾虚”不看重,后果很严重!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即是说脾是生命的根本、营养的源头,一旦虚弱,身体就容易生病。小薇先说几个典型的~↓


1.湿气缠身

湿气是中医概念。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而脾的特性是“喜刚燥而恶寒湿”,即脾不喜欢“湿气”。


若“脾虚”了,湿邪就易伤“脾阳”,让脾不能正常“运化水液”,无法让水液吸收、转输和散布,于是体内“生湿”。


除了伤脾,湿邪还会让人出现“大便溏泻或黏腻、口苦口臭、四肢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正值春夏换季,雨水多,湿气重,且常是“天上烈日,地上水湿”,湿热交杂更易致病。


舌头2.gif


2.容易肥胖

在中医里,脾虚是肥胖的内因。这是由于“脾主运化水液”,若运化作用失调,就会让有害的“痰浊水湿”停聚体内,产生“痰湿”等病理产物,形成肥胖。


由此可知,脾虚所致的“胖”多为“虚胖”,胖的部分实际是体内滞留的水液。虚胖的人平日汗门堵塞、小便也少,即中医里的“水困脾阳,积湿不化”。而且胖人多不爱运动,反而加剧了“痰湿”的形成和积聚,导致虚胖恶化。


肥胖1.gif


3.引发癌症

有多份医学文献表明,“脾虚”与胃癌有密切关系。譬如:有学者分析了数百例胃癌患者的脾虚症状,研究脾虚与胃癌的关系,结果表明,脾虚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脾虚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有研究者分析了我国1994~2004年的胃癌中医治疗文献,结果表明胃癌“邪实”确实存在,脾虚贯穿胃癌的始终。也有研究认为“脾胃虚寒、痰湿凝滞”等症是胃癌常见证型,而脾虚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病因。


胃癌1.gif


 “养脾”重在日常,饮食调理最佳 


脾虚与水湿关系密切,中医一般用“益气、健脾、祛湿”的思路,以黄芪、白术、山药、薏米、大枣等药材进行搭配调理。


不过,由于各人具体症状不同,调理方子复杂多变,所以,小薇就说个便于你自行操作的“脾虚饮食调理法” - 喝粥。


在中医看来,“食粥者,既可避免脾胃之劳苦,又易吸食粥之营养,可谓滋补脾胃之上等佳品。”因此,以下这3道“时令养脾粥品”不妨试试看~↓


1.薏米莲子粥

功效:健脾祛湿、养心安神

食材:薏米30g,莲子肉30g,粳米100g,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粳米煮至半熟,再将煮过的薏米连同煮薏米的水,和莲子一同入粥,粥熟后加入冰糖食用。


2.山楂消食粥

功效:健脾消滞、化食散淤

食材:山楂50g,粳米150g,白糖适量

做法:先把山楂炒至棕黄色,再用温水浸泡片刻并煮成浓汁。去渣取汁后,加入粳米与适量白糖同煮成粥即成。


3.桂圆大枣粥

功效:健脾理胃、补血生精

食材:小米、大枣、红糖各100g,桂圆肉50g

做法:将食材洗净后,与适量水一同入砂锅,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炖煮。至小米快烂时加入红糖,再煮至粥稠即可。


当然,除了饮食调理,生活上也要注意作息规律,配合清淡饮食,适当运动,才能更有效地维护“脾”的健康。


最后,小薇还是要说那句老话,身体不适要重视,疑似疾病要先正规就医喔。

举报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