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开始,就是“大雪”节气了。“大雪”是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顾名思义,这冬天已经过半啦。
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意思是“大雪”期间的天气会更冷,降雪也更频繁。民间有个“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的说法,说是大雪节气后,室外竹篮子的缝隙容易冰冻,装水都不会漏,可见现在是有多冷。
在大雪节气时,白天时间更短,气温更低,中医认为,人的阳气在此刻处于“潜藏”状态,若不注意保暖,寒邪入侵就容易生病。所以,为了避免一些“寒病”发作,“大雪”期间的养生应该侧重于对阳气的护养。
那么,这里头的养生技巧有哪些呢?只要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了吗?没那么简单~
今天,小薇就来教教你
“大雪”节气如何养生?
生活:早卧迟起护腰腿,通风保湿要常做
人们总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这话放在“大雪”期间就得改改了。
在大雪节气,较好的睡眠安排是“早卧迟起”,睡得要早,但可以迟一些起床。在其他时节,人们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晚上10点至第二天早上6点,“大雪”期间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双向拉长点时间。
这样做的原因是,在中医看来,此时早睡可“养阳气”,迟起则可“固阴精”,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对于“肾”也有一定好处。对于老年人则还有另一个益处,就是减少寒气对身体的刺激。毕竟现在早晚温差大,夜晚时间长,老年人太早起床,身体可能会有些不适应。
(小薇解释下,在中医里,肾是藏“先后天之精”,精属阴,称为“阴精”,气属阳,称为“阳气”,合称阴精阳气。)
大家都懂得天冷要多穿衣,不过怎样“多穿”也是有技巧的,而此时防寒保暖的关键就在于护住“头、胸、脚”。
中医认为,“头、胸、脚”3个部位最易受寒邪侵袭。
▶ 头是“诸阳之会”,冬天外出不戴帽,易让头部血管收缩,容易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而且,寒冷也会诱发脑血管疾病。
▶ 寒风易通过胸部和腹部侵入人体,这些部位一旦受寒,体內的阳气就会受损,易引发心脏病和肠胃病。
▶ 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一旦受寒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某些呼吸道疾病,“寒从脚下起”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大雪节气要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出行要戴顶帽子、配条围脖、带上护膝、穿双保暖的厚袜子和不易透风的鞋才是防寒佳选,对于慢病人群和关节炎患者来说更应如此。
入冬之后,北方地区就开始了供暖,而可怜的南方小伙伴就只有紧闭门窗抱紧热水袋了。但是,这样做是对健康不利的。
这是因为,人们长时间处于密闭的空间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粉尘污染物易堆积,空气会变得浑浊,易引发一些呼吸道疾病,比如“大雪”期间高发的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和哮喘等。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白天人不在室内时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晚上入睡时也应让窗户留出些空隙通风,让空气中的污染物消散。
此外,开启暖气后,若房间温度太高,但湿度太低也极易引发一些疾病,所以此时室内的“保湿”工作要做好,具体做法是每天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以增加湿度,也可在暖气附近放盆水,让水蒸发保持空气湿润,当然,使用加湿器是最方便的啦。
“大雪”期间较适宜的运动是“快走”和“慢跑”,且锻炼时的运动量应逐渐增加。运动时间最好选择下午4点到5点之间。若遇到雨雪或大雾天气就不要到室外运动了。
小薇要提醒的是,在运动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因为“大雪”期间,由于人体的器官会保护性收缩,肌肉的黏滞性增强,身体不易舒展。不做热身活动就锻炼,会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健身反伤身就不好啦。
饮食:适度进补不惧寒,巧食“三雪”保健康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由于气候寒冷,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低谷,趋于封藏沉静的状态,这是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也是对营养需求较高的阶段。
中医也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冬属“阴”,要以固护阴精为本,大雪节气就正是人体进补调养的大好时机了。
俗话不是说嘛,冬季进补,开春打虎。
那么,究竟吃什么才“补”呢?
首先,在中医看来,“大雪”期间的饮食调养要点是“温补”,在食材上应依自身的具体状况来选择:
日常容易面红、口干、咳嗽、唇裂、肤痒的人,应多吃能够“防燥护阴、滋肾润肺”的食物。
合适的肉类有鸭肉、鱼肉;干果有芝麻、核桃;蔬菜有白菜、百合等。燥热的食物不宜食用,如辣椒、胡椒、茴香等。
经常面色苍白、四肢乏力、容易疲劳的人,要多吃“温热滋补”的食物。
合适的肉类有羊肉、牛肉、狗肉、猪腰;干果有红枣、桂圆、栗子;蔬菜有韭菜、南瓜等。而干冷生硬的食物则不要多吃。
其次,身体较虚弱的人在食补的同时,也可搭配一些有“滋补肾阳,温通血脉”的中药材做成药膳或药酒。
适合此时调补的中药材有:人参、黄芪、阿胶、杜仲等,它们既能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也适合制成药酒。当然,具体的制法和用量还得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自己可别乱吃喔。
最后,“大雪”期间的进补除了大鱼大肉,多吃点“三雪”,一样有其独特的补益功效,且好吃又易做,它们就是“雪梨”、“雪藕”和“雪菜”~↓
雪梨:除烦解渴
雪梨是属于秋冬季的水果,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很多人觉得它偏“凉”,怕会伤胃而不敢多吃,其实把它做成雪梨膏就没有这个烦恼啦,而且还有除烦解渴、止咳化痰,辅助治疗肺燥咳嗽的效果呢
食材:
雪梨3个、红枣10个、生姜20g、冰糖50g
做法:
1.将带皮雪梨和红枣洗净后,将其和生姜都用擦丝器擦成细丝;
2.把雪梨丝、红枣丝、姜丝放入砂锅煮30分钟后,用漏勺和勺子挤压出汤,把渣倒掉;
3.把挤出的汤汁倒回砂锅,加入冰糖用小火熬煮,同时用勺子不停搅拌,45分钟后倒入接近的玻璃瓶中放凉即可。
雪藕:止泻固精
雪藕是莲藕的一种,因其“色白如雪”而得名,我国的“湖州雪藕”是较出名的品种。中医认为,煮熟的雪藕有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止泻固精的功效,可消食、止渴、生肌。而此时最暖身的做法,就是做成“雪藕粥”啦。
食材:
雪藕250g、粳米100g、白糖适量
做法:
1.将雪藕刮净,切成薄片;
2.将粳米淘洗好后,把两者同下锅,加适量水煮成粥;
3.粥将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雪菜:开胃消食
雪菜又叫雪里蕻,大雪节气前后是它上市的时间,此时很多人都会腌制一些雪菜过冬食用。别看雪菜平实,它的养生功效可不少呢。
在中医里,雪菜有解毒消肿、开胃消食、温中利气的功效,对于胸隔满闷,咳嗽痰多,耳目失聪,便秘等病症有一定辅助治疗的功效。天冷时,来碗鲜香温暖的“雪菜汤”是最“养”不过的了。
食材:
雪菜300g,鲜香菇50g,肉末100g,水豆腐1块。
做法:
1.将雪菜洗净,拧干水待用;
2.油锅中入肉末、香菇丁煸炒至五成熟,再下雪菜煸炒2~3分钟;
3.锅中倒入适量水和水豆腐,烧滚后加点盐调味后即可。
现在,你学会如何在“大雪”养生了吗?
最后,小薇再教你一首“大雪养生口诀”
赶紧记下来吧
大雪进补春打虎,户外防寒睡眠足
颈肩腰腿关节部,防寒保暖丹田腹
蛋白脂肪糖维素,鸡狗羊肉脾肾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