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中国人看来,只要是生病了,身体就伤了元气,所以就需要特别“补一补”:
“感冒一场我都虚了,赶紧吃点好的补一补”
“上个月骨折了,我妈给我炖了一个月的骨头汤,我都吃怕了”
……
只是,不管是什么病,都需要补吗?补的方法就是大鱼大肉一股脑地上吗?未必。
日常我们所说的补,实际上指的是——补充营养。
特别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采取的手术等有创治疗后,伤口的康复和组织再生都需要适合的营养物。一旦缺乏或营养不良,就有可能导致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的机会。
所以,生病后需要适当补充营养,但要注意一个前提:根据具体病情、个人身体状况,科学、合理地补充,否则盲目乱补,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加重病情的作用。
比如,我们以往遵循的“补法”
就补错了
↓
在很多人看来,进补=大鱼大肉,并且不管是什么病,一股脑这么补就对了。然而,大病初愈的身体很可能耐受不了:
即便是在消化能力恢复之后,以大鱼大肉的方式进补,也不行,因为很容易引起营养过剩,从而导致肥胖、脂肪肝等。
除此之外,在补充营养的过程中,还有以下误区:
1、多喝汤就能补充营养?错!
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人对汤都存在一个误解“精华都在汤里”,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生病后,为补身体,很多人选择喝鱼汤、肉汤、猪蹄汤等。
但实际上,汤的主要成分还是水,原料中仅有10%左右的营养会溶入汤中,大部分的营养素如蛋白质、钙等,还是在原料中。
所以,只喝汤不吃肉不能补充营养。并且由于光喝汤,膳食单一还会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反而会导致营养不良。
2、一天多餐就能补充营养?错!
除了一日三餐,还添加了午间餐、晚上宵夜等,但吃的多营养摄入就多吗?
如果饮食结构不均衡如只吃肉不吃菜,单一的食物吃得再多,身体照样缺营养(如维生素)。
再者,人体每天能吸收、消化的营养素是有限的,即便按均衡的饮食结构,一日6餐、甚至8餐的进食,超过人体极限的部分,吸收不了就会变成负担。
说白了,补充营养得均衡、适量,盲目吃得多是没用的。
3、吃补药和保健品就能补充营养?错!
盲目吃各种补药和保健品的后果可能是,补的不是身体而是毒性。
2019年2月发表的《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研究文献指出,我国普通人群中每10万人有至少23.8个人患有药物性肝损伤,其中,中草药和保健品排首位,达到26.81% [4]。
我们吃的食物和药物,几乎都需要经由肝脏的转化被吸收或排出体外。如果盲目使用补药、保健品,会加重肝脏负担,长期如此,肝功能有可能受损。
所以,病后先别急着吃补药、保健品,请咨询医生,你的情况是否能吃?可以吃哪些?尤其是中药类补方,请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那么,病后该如何科学地进补呢?
↓
总的原则,要在“均衡营养”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所谓的均衡营养,可以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
成人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不同的“病后”,该怎么补:
感冒发烧等小病小痛
比如感冒、发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期后,体表小肿物的切除,智齿拔除、根管治疗等。
身体其实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损耗,同时病愈后人的胃口、消化等也能迅速恢复。
此时,并不需要特别补充营养,做到日常的“均衡营养”,就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生产或身体损耗大的医疗治疗后
比如顺产、剖腹产,各种需要切除器官、肿物等存在大创口、对身体有明显损伤的手术。
当患者消化能力还没恢复时:
要做到清淡饮食。清淡饮食不是只吃素,食物的搭配同样要做到均衡全面,只是要注意
烹饪方式要少油,多选择蒸、煮、凉拌,少煎、炒、油炸。
口味要淡,少糖、盐,葱姜蒜辣椒也不要多。
当患者消化能力恢复正常时:
平时怎么吃,现在就可以怎么吃,做到“均衡营养”就行,总体上可适当增加热量、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摄入。
当然,也可以针对性补充营养,如:
肿瘤或癌症的患者
这部分患者就需要特别补充营养。
癌症患者除了一般正常人的量外,还需要增加大约20%的蛋白质和热量[7]。
所以,对于一般身体状况的癌症患者来说,每天需要1-2杯奶,1-2个蛋,150克瘦肉来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高血脂、高血压等的患者
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在一定意义上是“营养过剩”了。
所以,对这部分患者来说,不用再额外补充营养,在饮食清淡、均衡的前提下,还要注意:
除了饮食上要注意补充营养外
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运动等
也能让身体尽快复原哦~
知道怎么科学「进补」了
就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