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中医怎么理疗
痛经在治疗之前首先要辨证,首先应当辨别痛证的属性,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以及疼痛的程度,结合月经的期,量,色,质以及它的兼证,舌脉,并根据身体情况,辨它的寒热虚实。一般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疼痛剧烈、拒按,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得热痛减,多属寒;得热痛增,多属热;痛比胀厉害,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或刺痛者,多为血瘀;胀痛明显者,多为气滞;绞痛冷痛者,属寒,血灼痛者,属热;痛一般在两侧的小肚子,在肝;痛如果牵涉到腰周围,一般都在肾。
痛经的治疗原则一般是调理冲任气血,根据不同的症候,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泄实。
治法分两步:月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同时又结合平时的身体素质情况,或调肝,或益肾,或扶脾,使之气顺血和,冲任流通,经血畅通则痛可愈,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另外,对于子宫发育不良,畸形或者位置过度倾曲,导致的痛经,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治疗。
具体来说,气滞血瘀,可用膈下逐瘀汤,理气化瘀止痛;寒凝胞中,可用温经汤,温经暖宫止痛;寒湿凝滞,可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湿热下注,可用清热调血汤,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气血虚弱等,可用圣愈汤,益气补血止痛;如果是肝肾亏损的,可用调肝汤,益肝养肝止痛等。这是痛经的药物治法。
痛经还有非药物治法,包括针灸,艾灸,脐疗,脐灸等非药物疗法,可以配合同时进行。服药时间一般都在月经前的一周或者两周开始吃药,当然还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民间的土办法,比如生姜红糖汤,或者用炒盐方来温熨小肚子等,对轻症痛经也有不错疗效。
相关推荐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