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中医怎么调理
一般补气的代表方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血有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气血双补有八珍汤,人参养荣汤,生脉散(气阴双补);补阴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补阳有右归丸,肾气丸;阴阳双补的,有补天大造丸,水陆两仙丹等。除了汤药,还有药膳,艾灸,冬病夏治贴,八段锦,太极拳等,根据虚的体质不同适当选用。
体虚中医调理需要辨证属于哪一种虚证,即虚的类型,再说体虚调理。
虚证概念,是指人体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出来的证候,体虚原因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两个方面,但以后天失养为主,如饮食失调,后天之本不固,七情劳倦,内伤脏腑气血,房劳过度,耗伤肾脏元真之气。或者久治误治失治,损伤正气,均可发为虚证。虚证大体可以包括阴、阳、气、血的虚证。
血虚证一般是指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表现面色萎黄,头晕眼花,手足麻木,心悸失眠,女人月经量少,舌淡脉细。
气虚证一般表现为某一个脏腑功能减退,表现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舌淡,脉弱。
阴虚证是体内阴液亏损所表现出来的证候,有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阳虚证是由体内阳虚不足,表现有形寒肢冷,面色恍白,身体乏力,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软,舌淡脉弱。
临床上分别予以补血、益气、滋阴、温阳,由于气血同源,临床还有气虚导致血虚,或血虚导致气逸,所以需要气血双补;有气虚导致阳虚,所以既要补气,也要补阳;也有阴虚或者阳虚。最终造成阴阳两虚的,所以要阴阳双补,这是由于阴阳互根,又有“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不论补阴或者是补阳都要兼补一点对方。
相关推荐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