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对肺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机械通气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你是否都掌握了?

  机械通气拯救了很多生命垂危的患者,但机械通气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下面简单介绍机械通气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肺不张:肺不张是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可以是低肺容量或气道被黏液栓阻塞的结果。为预防肺不张,可加用PEEP以维持肺容量,或者经常清除分泌物(常规或纤支镜吸痰)。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吸入纯氧可引起吸收性肺不张,应尽量避免,所以,当一个有低氧血症的患者上机时,可以短时间吸FiO2为100%的氧气,但时间不可过长,在病情允可的情况下,尽快将FiO2调到50%以下。

  2、气压伤:气压伤是由于施加的气道压过高,引起肺泡过度扩张所导致的肺损伤,多是机械通气应用不当引起的。气压伤的表现形式包括肺间质气肿、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和气胸等。其中气胸是比较危急的情况,必须重视及积极处理,因为它可能迅速进展为致命的张力性气胸,而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很少引起严重后果。如何预防气压伤是值得注意的,潮气量设置要适当(成人8-12 ml/kg最常用),要控制好气道平台压力(一般不超过30-35 cmH2O)。严重ARDS患者,为防止气压伤,应降低潮气量(限于6 ml/kg),允许动脉PCO2高于40 mmHg,COPD患者分钟通气量也应降低,避免出现肺大泡破裂而引起气胸。

  3、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常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作为HAP的一种,发生率较高,VAP经常是由于革兰阴性杆菌引起。以前认为VAP是由于呼吸机输送的污染物所导致,现在已经认识到VAP的致病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和胃肠道。胃和口咽部作为革兰阴性杆菌的储库,患者误吸(气管导管气囊不能防止微误吸)会导致致病菌定植于下呼吸道。同时呼吸机管路冷凝液的细菌绝大部分来自患者,应及时清除,但频繁(1次/天)更换管路通常是没必要的,我们是一个星期换一次呼吸管路,酌情还可以延长更换时间。预防VAP的措施包括: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措施

方法

注意事项

1、预防消化性溃疡、避免过度胃扩张,避免长时间留置鼻胃管;

避免使用抑酸药,因为当胃内pH值大于4时,微生物将大量繁殖,这可能成为侵入下呼吸道的潜在感染源。故可用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

2、如无禁忌,床头应摇高;

半卧位

3、维持合适的气囊压力和持续声门下吸引;

气囊压力20cmH2O以上,多为25-35cmH2O

4、避免过度镇静,每日间断唤醒,争取尽早撤机等

5、加强口腔护理也非常重要

常用洗必泰溶液,费用不高,对高危患者应常规使用。

  4、通气不足和通气过度:通气不足的情况较少发生,较多发生的是通气过度。比如一个AECOPD所致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上机之后有可能发生PCO2下降过快,动脉血pH增高,呼碱可引起低钾血症,这都是需要避免的,需要酌情调整呼吸机参数。即使是颅内压增高的患者,也不都适合控制性过度通气,对于严重颅内高压患者,特别是出现脑疝者可暂时使用控制性过度通气,保持PCO2在25-30 mmHg,这可使脑血管处于轻微收缩状态,降低颅内压。

  目前认为,通气不足带来的高碳酸血症的危害,比一味追求正常PCO2而导致气压伤的危害要小得多,没必要弄巧成拙,这就是“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严格限制潮气量和气道平台压,允许PCO2逐渐升高并高于正常(50-80 mmHg),pH适度降低(7.20-7.30)。

  5、氧毒性:高浓度氧气吸入会引起氧中毒,氧毒性与FiO2和吸入时间有关。短时间(比如1 h)吸入100%浓度的氧气并不会引起明显毒性,究竟多长时间会引起损伤不得而知,但最好不要超过24 h,FiO2>0.6都应该避免,尤其不能超过48 h。一般当FiO2低于0.5时是安全的。

  机械通气除了影响呼吸系统,还会造成其他系统的影响,比如可减少回心血量造成低血压、尿量减少等,还可能导致胃扩张等。了解机械通气能造成的这些不良反应,更能指导我们的临床工作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