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脱位的诊断



       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和手术等因素造成寰椎与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颈脊髓压迫的病理改变。寰枢椎解剖位置特殊,脱位常进行性加重,引起高位颈脊髓压迫,造成延髓-颈髓损害,进而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寰枢椎部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及时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寰枢椎脱位的诊断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寰枢椎脱位进行诊断并不困难,目前常用量化指标包括ADI、寰枢椎管储备间隙(SAC)、寰枢椎不稳定指数(II)等。但在临床工作中还需对寰枢椎脱位常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深入了解,以免出现漏诊和误诊。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表现

       外伤性寰枢椎脱位 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包括:①枕颈部疼痛;②头颈部歪斜及颈部运动受限,特别是头部旋转功能障碍,常需双手托住下颌;③出现四肢无力、手持物不稳,行走困难、容易跌倒,大小便无力,四肢肌肉萎缩等颈脊髓损害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功能障碍、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④病程长者可出现进行性四肢肌萎缩。

       先天畸形性寰枢椎脱位 ①无明显诱因或轻微创伤引发缓慢加重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四肢麻木等症状,肢体麻木无力可出现在单个肢体或多肢体;②长时间反复枕颈部疼痛;③缓慢进行性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和椎体束征,多有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④常合并短颈畸形、后发际低、头颈部活动受限、斜颈等体征,若合并arnold-chiari畸形,则可出现共济失调等小脑损害症状。

       病理性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结核破坏寰椎侧块后常引起寰枢椎失稳和脱位。当一侧寰椎侧块因结核杆菌破坏而塌陷时,寰枢椎可发生旋转脱位,主要表现为颈椎疼痛、斜颈等。大部分因寰枢椎肿瘤导致的寰枢椎失稳或脱位患者常出现枕部神经痛、颈神经根痛、枕颈部神经痛等,颈部活动时疼痛加剧,常表现为夜间痛和持续性、进行性疼痛,可伴有斜颈及强迫体位;脊柱不稳和脊髓受压时还可引起受累节段的神经支配区疼痛;当椎体塌陷时,还会因脊柱肌肉组织麻痹导致脊柱畸形和疼痛加剧。由于颅颈交界区脊柱椎管缓冲空间大,绝大多数患者不会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仅个别髓外肿瘤患者会因脊髓和延髓压迫而出现麻痹、屈伸障碍、膝反射亢进等。当肿瘤扩展至枕骨大孔时可累及齿状突,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联合损伤症状,包括因斜方肌肌力减弱而出现的斜颈、听力丧失、眩晕、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

       自发性寰枢椎脱 位多见于小儿,常继发于咽喉部感染,表现为持续性颈部疼痛、头部歪斜及活动受限,早期经牵引可复位,但易反复。

检查方法

       X线片检查通常拍摄颈椎张口位、颈椎侧位及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

       颈椎张口位观察齿状突的形态及其与寰椎侧块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寰枢椎骨折、侧方移位及旋转移位。

       颈椎侧位主要观察寰枢椎是否存在骨折、是否有前后脱位以及寰枢椎的前后位置关系。主要测量指标包括:①ADI,即寰椎前结节后缘与齿状突前的间隙,正常成人ADI<3mm,过屈过伸时无变化;小儿<4mm,过屈过伸时差值<1mm,若ADI超过5mm则考虑为寰枢椎脱位。②SAC,即枢椎齿状突后缘与寰枢椎后弓前缘之间的距离,18mm以上者不产生脊髓受压症状,14~17mm者有脊髓受压的可能,13mm以下可出现脊髓受压症状。

       颈椎过伸过屈侧位观察颈椎过伸过屈运动过程中寰枢椎位置变化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寰枢椎脱位,以及脱位是否可复位,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测量寰枢椎II,II=(A-B)/A?100%,其中颈椎过伸侧位测量枢椎椎体后缘至寰椎后弓前缘的距离为最大径A,过屈侧位测量上述距离为最小径B,II>30%有脊髓压迫症状,>40%时有手术指征。

       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寰枢椎结构位置关系,评估是否存在病理性病变、骨折、先天性骨组织解剖结构异常,了解寰枢椎脱位方式和程度及脊髓受压情况等,还可结合现代快速成型技术进行体外模拟手术。

       MRI扫描清晰观察寰枢椎区域是否存在病理性变化,明确颈脊髓受压形态、位置、程度、范围及脊髓信号异常与否;测量脊髓受压指数以判断脊髓受压情况;判断术后脊髓压迫解除的情况。其中脊髓受压指数=(拟正常颈髓矢径-最窄段颈髓矢径)/拟正常颈髓矢径,而拟正常颈髓矢径=(受压上端正常矢径 受压下端正常矢径)/2。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