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累及胃肠道之临床特点
白塞病(behcet disease,BD) 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以血管炎为基础病理改变、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反复,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
3%~16% 的白塞病患者合并有胃肠道受累,在韩国、日本等东亚地区发病相对较高,通常以消化道溃疡及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为特征,可称为肠白塞病(IBD)。
白塞病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全消化道,以临床表现根据累及部位不同症状不同,累及食管时可表现反酸、嗳气、胸骨后疼痛,累及回盲部时可表现为右下腹绞痛,还可表现为腹胀、腹泻、血便等症状。
消化系统内镜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发现。肠白塞病在内镜下通常表现为溃疡形成,溃疡可单发亦可多发,深浅不一,可反复发生,溃疡病变侵及食管、小肠、回盲部、结肠等部位较为常见,其中以回盲部最为常见,内镜下回盲部孤立深大呈椭圆形的溃疡具有诊断意义。
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好发于回盲部,临床诊治上需注意与肠结核、克罗恩病相鉴别。特别是肠结核的鉴别尤为重要,因为治疗肠白塞病时需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会导致前者病情的加重。
尽管通过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英夫利昔单抗等药物的有效治疗。肠白塞病的复发率仍常见,尤其是青年男性患者。溃疡的反复发生,可合并有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必要时需联合外科干预治疗。
来源::黎小玲,李惠.白塞病合并系统损害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外医学研究 2015(13).
本文有“中国风湿界”整理,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