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

回顾胆固醇1910年

德国化学家

在尸体解剖中发现冠心病患者血管壁内沉积大量胆固醇,推测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潜在原因。

1913年

俄国病理学家

采用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家兔诱发了动脉粥样硬化,验证了德国化学家的发现,指出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取决于血液中胆固醇升高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大幅度的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逆转斑块。

1949年

美国科学家

用超速离心技术从血清中分离出数种脂蛋白,并指出这些运载胆固醇的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重要因素。

1954年

有两位科学家

不约而同的采用不同方法,建立了其他动物的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证实了高胆固醇饮食可以促发动脉粥样硬化。

20世纪70年代

诺贝尔奖获得者(格尔斯丁和布朗)通过研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发现了低密度脂蛋白通路,发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黄色素瘤和粥样斑块中的胆固醇并非直接来源于天然状态低密度脂蛋白,而是经过了某些修饰。

1981年

挪威科学家

发现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孵育的低密度脂蛋白发生显著变化,称之为内皮细胞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

20世纪80年代

对胆固醇的研究促成了他汀类药物的发现。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

2009年荟萃分析

每降低1.0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主要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0%,主要冠脉事件风险降低23%。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