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官移植获国际认可
作者:田栋梁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2015年8月22日,中国器官获取组织(OPO)联盟大会暨国际器官捐献论坛在广州召开,大会的主题十分耐人寻味:“阳光下的生命延续”。
此次会议是在我国器官移植事业成功实现了从依赖司法渠道到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唯一合法器官来源转型,并迈向法制化、规范化以及公民器官捐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召开的。除了中国相关部门和协会领导出席会议外,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移植协会、国际器官捐献协会等诸多国际专家也参加了会议,成为这次会议的一大看点。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OPO联盟副秘书长庄一强博士对《医学界》表示:“这次会议得到了国际上的大力支持和响应,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正式以阳光的、不可争辩的伦理方式登上世界移植舞台的大会,在国际上得到真正的认可是这次大会的主要意义!”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死囚器官是我国器官移植所需器官的主要来源,这不仅滞后了我国器官移植应对系统的建设,也让中国器官移植学界在国际上长期处于尴尬境地。著名的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表文章呼吁对中国做到“三不”:不接受、不发表、不认可。即国际学术会议拒绝接受来自中国的相关论文;同行评审期刊拒绝发表来自中国的相关论文;国际医学界应该拒绝与中国合作进行器官移植的研究。
2010年以来,中国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红十字会总会共同启动了器官捐献的改革试点工作,并且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仿真政策进一步明晰,监管措施不断健全,形成了人体器官捐献的“中国模式”。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表示,器官捐献工作是继无偿献血、遗体捐献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后,中国红十字会所承担的又一项与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工作。
2010年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启动之初,全国只有38例捐献案例,经过这五年的努力,截至2015年8月11日,中国实现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4684例,捐献大器官12714个,其中2015年就已经实现捐献案例1537例,大器官4245个。陈竺会长说:“目前中国器官捐献在数量上已处于亚洲国家首位,百万人口年捐献率(PMP)达到2左右,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移植数量将再创新高。”
经过几年的探索,如今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融合国际上“脑死亡”和“心死亡”的器官捐献死亡判定标准,还建立了由红十字会作为第三方参与的人体器官捐献体系,依托遍布全国的红十字会组织开展工作,并且坚持倡导器官捐献自愿无偿原则,努力做到器官获取分配的公开公正透明。陈竺会长透露:“未来还将努力推动器官移植纳入全民基本医保体系的覆盖范围。”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代表在中国全面启动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OPO国际研讨会上就指出:中国器官移植界做出的贡献不只是专业学术的贡献,更是对病人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中国器官移植事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从走到正确的道路上到走到阳光下,中国又用了两年。大会主席、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会上对下一步如何推进器官捐献体系、器官获取与分配体系、器官移植临床服务体系、器官移植后科学登记体系和器官移植监管体系等五个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工作部署。
此外,黄洁夫教授主编的中国首部《中国器官捐献指南》也在会上进行了发布。指南共分18个篇章,包括公民器官捐献历史、法律、捐献组织架构、中国器官捐献三类死亡判断标准、供体维护、器官功能的评估、器官获取的有关技术以及分配原则、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建设、人道主义救助政策等方面,旨在规范器官捐献工作,消除公众对中国器官捐献机制“不健全”而产生的顾虑和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