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8条黄金法则
这8个法则,经过专家和教练的测验,逐渐上升为理论,而理论后来又被人们接受为常识。跑步时遵守它们,你能远离跑步伤害,跑得更健康。1. 10%法则
每周增加的训练量最好不要超过10%。
《跑者世界》编辑Joe Henderson和跑步专栏作家Joan Ullyot在上世纪80年代率先普及了“10%法则”。
Joan Ullyot认为:如果跑者的训练量增加太快,容易受伤。
例外: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如果要重启跑步计划,那么你每周的训练量增加幅度可以超过10%,直到接近你的常规训练量。
2. 2小时法则
饭后2个小时再跑步。
对大多数人而言,两个小时已足够让胃内的食物消化。如果你等待的时间不够长,食物将得不到适当的消化,从而有可能引发腹胀甚至呕吐等症状。
例外:一般情况下,如果吃得不多,那么进食90分钟后就可以跑步了。如果你吃的是大餐,那就耐心地等待3个小时吧。
3. 10分钟法则
跑步前走路10分钟,跑步结束后也是如此。
热身运动可以逐渐增加血液流动的速度,提升核心肌肉温度,从而使你的身体做好锻炼准备。
结束运动更不可忽视,急停可能会引起腿部痉挛、恶心、头晕或者昏厥等症状。
例外: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热身时间可以少于10分钟。
4、2天法则
如果跑步时受伤,那么你需要休息两天。
身体某些部位连续两天感到疼痛,是受伤的先兆。
即使是完全休息五天,也不会对你的健康水平产生很大影响。
例外:如果休息了一段时间后伤势仍不见好,去看医生吧。
5. 碳水化合物法则
饮食方面加强对碳水化合物的重视。多补充碳水化合物,可以让你在跑步时充满能量。
6. 睡眠法则
每跑一公里,睡眠应增加1分钟。
如果一周跑30公里,每晚应多睡半个小时。
睡眠不足对训练有负面影响,每个人平均每天需要7.5—8小时的睡眠,所以长距离跑步后,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7. 新鞋法则
跑完500—600公里后,要换双新鞋。
在鞋子磨损很厉害之前,买双新鞋交替着穿。不要等到唯一的一双鞋变得破旧不堪后再换。
例外:鞋子的磨损率主要取决于鞋子的类型、人的体重、步伐以及路面情况等。
8. 10度法则
跑步时,穿衣保持的温度要比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高10摄氏度。
换句话说,当你跑到一半的路程时,你的体温感到仍在上升,这意味着你选对了穿着的厚度。
在冷天,新的柔软紧身衣很轻,很暖和,而且透气。天热的时候穿一件比较轻的贴身衣物,方便汗液蒸发。
例外:如果气温不低于21摄氏度,那就要穿最轻薄、颜色亮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