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定义 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等而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腰腿痛病因。最常见于L4-5、L5-S1,约占90%-96%。 以前对该病不认识,曾被误认为软骨瘤、椎间盘肿瘤等。1934年Mixter和Barr首次将腰腿痛与椎间盘突出联系起来。 二 解剖特点 脊柱腰段生理性前凸,骶段生理性后凸,直立时各种应力集中于腰骶段,易引起急慢性损伤和退行性改变。而动物几乎不发生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是直立行走后出现的三种疾病之一。 脊柱依靠椎间盘、关节突、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棘间韧带、横突韧带等连接。骶脊肌、腰背肌、腹肌可增强稳定性。 软骨板:有较多微孔,为间盘内水分、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通道。 纤维环:胶原纤维和纤维软骨组成。横断面为环形排列,前方及两侧较厚,后外侧较薄。反复承受扭转应力可撕裂。 髓核:胶冻状胶原物质,包含软骨细胞和胶原纤维结构,含水80%,并有丰富的蛋白粘多糖,具有弹性和膨胀性。 腰椎椎体结构 腰椎间盘结构 椎间盘的结构 椎间盘与神经的关系 椎间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三 病因 1、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水分逐渐减少,15岁以后即可出现。透明质酸、角化硫酸盐减少,软骨板囊性变,退变的椎间盘松弛、失去弹性易破裂。 2、损伤 慢性积累损伤是主要原因,反复弯腰、扭转最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急性严重损伤加重或诱发症状。 3、遗传因素 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 4、妊娠 盆腔、下腰部组织充血松弛,腰骶部承受应力大。 四 腰椎生物力学 假如站位时椎间盘压力为100%,坐位时则为150%,站立前屈为210%,坐位前屈为270%。故久坐及前屈负重者易患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损伤姿势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模式图 五 分型 膨隆型、突出型、脱出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1、按突出程度分型 2、按突出方向分型 后正中突出 极外侧突出 侧外方突出 六 诊断 常见于20-50岁,男女比例4-6:1,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病常是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过程中。 (一)症状 1、腰痛:最先出现,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的感应痛。 2、神经根性痛: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足背放射。喷嚏、咳嗽时加重。早期痛觉过敏,以后感觉迟钝。 3、马尾神经受压:二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坐骨神经痛病因:化学性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炎症;髓核压迫或牵张;受压的神经根缺血。 (二)体征 1、腰椎侧弯、前凸变小或消失:为减轻疼痛的代偿畸形。 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最明显。 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神经根可4mm滑动。 5、感觉异常:定位意义。 6、肌力下降 7、反射异常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