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黄金期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黄金期--(前期或自适应期)慢性心力衰竭前期,也就是心力衰竭的A期和B期,A期就是为“前心力衰竭阶段”(Pre-Heart Failure ),包括心力衰竭的高发危险人群,但目前尚无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这一人群主要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也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等最终可累及心脏的患者,也就是心力衰竭的后备人群。从单纯的高血压、冠心病发展成为心室肥厚、瓣膜性心脏病或心肌梗死,是一个较长过程,我们有足够多的时间来预防和控制,比如控制血压、血糖,减少体重,控制代谢综合征等等,尽管这些病人与心力衰竭还不沾边。以高血压为例,要对病人解释清楚可能50%的高血压病人最终会发生心衰,所以很多农村或偏远地区居民在测量血压正常后常常将药物减量甚至停用,这是不应该的。
B期属“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Pre-Clinical Heart Failure)。患者从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或)体征,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例如:左室肥厚、无症状瓣膜性心脏病、以往有心肌梗死史等。这一阶段相当于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即使发展到B期,我们也有足够的空间去控制延缓症状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因为心脏本身有很好的自适应特点,这个自适应过程实际上就是重塑过程。心脏重塑是个有利也有害的过程,用“心脏扩大”来换取心脏功能的稳定而延缓症状性心衰的发生。比如心肌梗死后,尽管心脏扩大,心脏射血分数降低,但因为是心肌的一个重塑过程,心肌的收缩协调性明显比以前(刚刚心肌梗死后)改善,举例如左心室内径增加5mm,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10%,心脏每次收缩的射血量依然可以达到70-80ml,而不会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这个过程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数年甚至数十年不等,根据患者院外的治疗连续性、血流动力学判断的准确性,专业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不少人主观的认为患者射血分数已经降低到正常值以下,心脏也扩大了,就是心力衰竭了,把它归到了症状性心力衰竭里去,没有个性化的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评估,这是不正确的。这个阶段控制好了,患者有很好的生活质量,这个自适应时间的延长也就是心衰患者寿命的延长,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加上A期,是控制心力衰竭的黄金期。在这个时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到熟悉病情的医生那里规律性就诊,定期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心脏超声),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和运动处方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