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便秘与先天性巨结肠
婴幼儿便秘与先天性巨结肠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
张先华 主任医师
据临床所见及报道,目前婴幼儿便秘发病率越来越高,家长们常常担心孩子是不是就是先天性巨结肠呢?首先,我们来科普下先天性巨结肠的有关知识。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急诊综合科张先华
一、先天性巨结肠的定义: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的近端结肠,使该肠管肥厚、扩张。
二、发病率:居消化道畸形第2位,其发生率为1/2000-5000。
三、病理变化:肠壁肌间和粘膜下的神经丛内缺乏神经节细胞,无髓鞘性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数量增加且变粗,病变肠段失去推进式正常蠕动,常处于痉挛状态,形成功能性肠根阻,粪便通过困难,痉挛肠管的近端由于长期粪便淤积逐渐扩张、肥厚而形成巨结肠。主要病变在痉挛肠段,直肠和乙状结肠远端(90%),全结肠、末端回肠或仅直肠末端少见。
四、临床分类:尚不统一。
(一)根据神经节细胞缺乏的长度范围分型
1.超短段型:直肠远端,临床表现为内括约肌失弛缓状态,新生儿期狭窄在耻尾线以下;
2.短段型:直肠近、中段,相当于第2骶椎以下,距肛管不超过6.5cm;
3.常见型:自肛管开始延至第1骶椎以上,距肛管约9cm,病变位于直肠近端或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甚至乙状结肠远端;
4.长段型:延至乙状结肠或降结肠;
5.全结肠型:全部结肠及回肠末端,距回盲瓣30cm以内;
6.全肠型:全部结肠以及回肠30cm以上,甚至累及十二指肠。
(二)据临床症状、年龄和神经节细胞缺乏长度分:
1、新生儿、婴幼儿结肠症:常全部结肠甚至小肠极度扩张,反复完全性肠梗阻;年龄越大结肠肥厚扩张越明显、越趋局限;
2、儿童巨结肠症;
3、特殊类型先天性巨结肠症:a、全结肠无神经节症;b、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c、节段性肠痉挛型巨结肠症。
五、诊断及检查:
(一)出现以下症状体征者应进行重点检查排除先天性巨结肠:
1、超90%健康足月婴儿和<10%巨结肠病婴儿24h内排出胎粪,如胎粪延迟24h并伴(呕吐、拒食、腹胀、发热、生长发育异常、便血)等症状;
2、顽固性便秘、腹胀,必须经过灌肠、服泻药或塞肛栓才能排便的病史;
3、腹部高度膨胀并可见肠型;
4、直肠指诊感到直肠壶腹部空虚不能触及粪便,超过痉挛段到扩张段内方触及大便。
(二)检查:
1、腹部立位平片:结肠充气扩张,小肠也有胀气,但无大的液平面,直肠壶腹无气体;
2、钡剂灌肠:a、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者,准确率90%以上;b、可见到典型的痉挛肠段和扩张肠段;c、排钡功能差,24小时后仍有钡剂存留;d、新生儿因时间短,结肠扩张不明显,无典型扩张段;e、年长儿因便秘时间长,狭窄段被动扩张,狭窄段及移行段不典型;
3、直肠粘膜活检:取距肛门4cm以上直肠壁粘膜下层及肌层一小块组织,检查神经节细胞的数量;
4、直肠粘膜组织化学检查:a、据痉挛段粘膜下及肌层神经节细胞缺如处增生、肥大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不断释放大量乙酰胆碱和胆碱酶;b、测定两者数量和活性均较正常儿童出5~6倍;c、可用于新生儿;
5、测定直肠和肛门括约肌的反射性压力变化:正常小儿和功能性便秘;当直肠受膨胀性刺激后,内括约肌立即发生反射性放松,压力下降;巨结肠患儿缺乏对直肠扩张所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力,也缺乏肛门直肠反射,内括约肌不放松且明显收缩,使压力增高;10天以内的新生儿有时可出现假阳性。
六、治疗:
1、保守治疗:口服缓泻剂或润滑剂帮助排便、刺激肛门括约肌诱发排便、灌肠排便。
2、手术治疗:包括结肠造瘘手术及根治术。凡是合并小肠结肠炎不能控制、合并营养不良、高热、贫血、腹胀、不能耐受根治术、或保守治疗失败、腹胀明显影响呼吸者,均应及时行结肠造瘘手术。现多主张早期行根治术,一般认为体重在3公斤以上、周身情况良好即可手术。
认识了先天性巨结肠后,我们再来看看婴幼儿便秘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有:
1、食物搭配不合理;
2、食物不耐受或食物过敏;
3、精神因素的影响;
4、缺乏良好的排便习惯;
5、疾病影响:
a、某些疾病可引起便秘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家族性肠道冗长,或慢性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
b、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结;
c、可能的畸形包括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肌无力、肛门直肠狭窄、肠旋转不良、骶尾部脊柱裂、脊膜膨出、肿瘤压迫马尾部神经等;
d、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少而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剂、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综上所述,引起婴幼儿便秘的病因很多,先天性巨结肠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是仍然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早期干预有利于孩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