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
1998年加斯巴里尼医生就发现,55%慢性顽固性荨麻疹患者胃内可查出幽门螺杆菌,经抗菌治疗消除幽门螺杆菌后,有81%患者荨麻疹不再发生。 而且,这类病人体内往往存在特异性IgE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可持续释放抗原,导致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引起组胺释放,造成过敏症状。体内外研究也发现H幽门螺杆菌及其相关成分可能引起人体局部的微血管损伤和功能失调,这可诱发或加重皮肤水肿或风团的形成。
还有人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通过改变胃黏膜的通透性,促进组胺的释放,引起人体内的免疫功能紊乱,诱发机体体液免疫失去平衡,产生特异性抗幽门螺杆菌IgE以及诱导嗜酸粒细胞有毒阳离子蛋白和碱性蛋白释放,进而引发慢性荨麻疹持续不断发生。
与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有关的幽门螺杆菌,有可能成为慢性荨麻疹的的幕后凶手。因此,患有久治不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去医院检查胃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存在。
如有,可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林霉素、甲基红霉素等。按照消化科的“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进行正规的治疗,慢性顽固性荨麻疹患者或许能意外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