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康复神秘面纱”
什么是康复?这个简单的词汇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知识呢?今天,我带大家透过“康复”的表面了解它背后的内涵与故事。 康复直译是“复原”、“重新获得能力”、“恢复原来的权利、资格、地位、尊严”等。我们中国内地翻译为康复,香港地区则翻译为复康,台湾翻译为复健。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对康复的定义也在不断地改变,也可以说是在不断地完善,以便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的定义是“综合和协同地将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措施应用于残疾者,对他们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以恢复其功能至自最高可能的水平”。而在1981年又提出了新的定义“康复是应用所有措施,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并使他们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当然,既然有“康复”这个名词的出现,那么也必然有一些相关的基本政策和法规去维护。比如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禁止一切无视残疾人的社会条件的决议》、《弱智人权利宣言》、《残疾预防及残疾人康复的决议》等一系列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文件、决议。还有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国际残疾分类”方案。1981年发表了“残疾人的预防与康复”。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修订通过了“国际功能、残疾、健康分类”。在中国,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残疾人保障法》于1991年5月15起正式生效。而“康复”就出现在保障法提出的指导原则中:康复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与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现在社会每个地方都对康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也越来越重视康复。世界卫生组织将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作并列称为现代化医院的基本功能。康复医学,它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术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它的服务对象除了残疾者之外,还包括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疾病或损伤患者、亚健康人群等。而它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康复基础学、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学和社区康复。不同的工作内容也有不同的学科团体,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矫形技师、康复医师、运动医学医师、康复心理医师、康复护士等。他们从各自专业角度讨论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治疗情况、下一步治疗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