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的认识误区知多少
遗尿症是儿童常见的发育行为问题之一,给患儿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遗尿症近半数有家族史,研究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膀胱功能紊乱、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睡眠觉醒障碍、脑发育延迟或心理社会因素有关。除了这些功能性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器质性疾病也能造成遗尿,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畸形例如独肾、尿道口狭窄、包茎,泌尿系感染,内分泌代谢疾病例如糖尿病、尿崩症,还有隐性脊柱裂,脊髓肿瘤,癫痫等等。说起遗尿症,在这里首先澄清,遗尿在一定的年龄段是正常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有过遗尿的经历,但遗尿症是特指5周岁以后仍不能控制排尿而尿床。儿童一般在2-3岁左右可以自主控制排尿,但即使到了4-5岁,偶尔也会因为白天过累或其它刺激因素引起尿床,这种情况不属遗尿症。
遗尿一般发生在半夜熟睡之时,患儿往往难以唤醒,并且部分患儿伴有其它睡眠障碍。家有遗尿症患儿的人可能会留意到,患儿遗尿后即使唤醒他上厕所,也常常是恍恍惚惚不能醒透的。如果白天玩得太过兴奋或过度劳累,或者受到责骂、精神受刺激,遗尿症状会加重。多数遗尿症患儿除尿床外,与其他儿童无异,包括智力、生长发育等。但有时会因为尿床容易受凉感冒,或者因患病而内向、自卑。遗尿症患儿一般每晚上尿床1-2次,如果夜尿很多,就要注意是不是肾脏疾病或者是垂体的疾病了,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有少数遗尿症是由前述器质性疾病引起,因此,遗尿症的患儿都需要先到医院检查排除这些原因,到了医院,医生一般会开肾B超、尿常规、抽血、脊柱拍片等等检查。?
现在社会上对遗尿症的认识误区太多,而不恰当的处理又给患儿造成更多的伤害。最多人涉及的误区就是坚信遗尿症 长大后自然会好,从而错过检查治疗器质性疾病来治愈遗尿的最佳时期。就算有部分在接近成年时自愈,也对儿童造成严重的心理自卑,可能影响他一辈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多数功能性遗尿在年幼时用药物或小儿推拿等方法容易治疗,但是拖到十来岁时效果却很差了。
还有部分家长的误区是认为孩子懒,不想起床,从而对孩子进行严厉的责备和惩罚,如果到处宣扬还可能遭到玩伴、同学的羞辱、嘲笑和排斥,这样会加重患儿的焦虑和自卑,又反过来使病情更加严重。
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误区就是排尿训练不当。如夜里训练过多,夜里要叫醒宝宝3-4次,甚至4—5次,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夜里训练过少,如给宝宝使用“尿不湿”,不管不闻;训练过早,如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强迫训练,如夜里把宝宝叫醒排尿,不管宝宝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使宝宝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造成排尿反射紊乱而尿床。
治疗首先可以采用行为治疗。摸清尿床的时间规律,调好闹钟,提前唤醒家长(不是患儿),由家长唤醒患儿去排尿,使儿童逐渐形成夜间排尿的条件反射。另外要注意是晚饭后少喝水及不要进食水份丰富的食物如水果等,配合行为强化的治疗方法(即尿床减少给予奖励)和自主排尿功能锻炼则效果更好。
药物有减少夜尿的药物,例如弥凝,治愈率达70%。还有减轻膀胱逼尿肌收缩和减轻睡眠过深的药物,效果一般。另外,中医如小儿推拿、中药对于遗尿症也有一定效果。对遗尿症没有特效药可以短期根治,也不存在什么治疗遗尿症的秘方,不要上当受骗。需要家属首先要有耐心,再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