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方法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方法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主要发生于 1 ~ 7 岁的小儿,尤其是 5 岁以下, 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定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约为 2 ~ 4 天 (柯萨奇病毒潜伏期 1 ~ 14 天,一般为 3 ~ 5 天,隐形感染多见,成人 50% ~ 80% 为无症状的感染,20% ~ 25% 的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发热一般会持续 2 ~ 4 天,疱疹一般紧随发热而至。
在大多数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大多预后良好,呈自限性过程,自然病程一般为 4 ~ 6 天,少数至 2 周,大可不必谈「疱」色变。
注意隔离
1.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
2.勤开窗,多通风;
3. 患儿的家长也尽可能减少串门走动,因其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观察病情
1.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注意有无前面所说的危重信号出没。
2. 呼吸怎么观察?主要观察宝宝有没有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5 岁以上儿童 > 30 次/分钟;1 岁 ~ 5 岁 > 40 次/分钟;2 月龄 ~ 12 月龄 > 50 次/分钟;新生儿 ~ 2 月龄 > 60 次/分钟。
3. 定期监测体温:一般每 4 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 38.5℃(腋温),每 1 ~ 2 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 1 小时应重测体温。
注意护理
1. 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
2. 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
3. 溃疡处涂抹鱼肝油、锡类散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4. 注意勤洗手 。
注意消毒
肠道病毒在 4℃ 可存活 1 年,在 -70℃ ~ -20℃ 仍可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药物治疗
1. 疱疹性咽峡炎的对因治疗,临床上常用雾化吸入运德素(干扰素α1b)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够缩短热程,促进疱疹愈合。
2. 婴幼儿发热时,切忌捂热 (捂汗):不可包裹过多过紧,以免影响散热,甚至发生捂热综合征。
3. 如患儿发热并有不适感或口腔疼痛又想进食前半小时左右可考虑服用退热药 (宜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或在餐前用 2% 利多卡因涂抹局部。
4. 一般认为,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B2 可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关于预防
1. 预防才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与手足口病的一摸一样,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勤洗手,正确的洗手。
2. 在高发期,尽量少去人群比较集中的,空间比较封闭或是半封闭的地方,包括幼儿园、学校、早教中心、超市、商场、游乐场等公共场所。
3. 目前已经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肠道病毒 71 型(EV71)灭活疫苗了,这将是预防由 EV71 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疾病最有力的武器,可以减少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4. 肠道病毒 71 型(EV71)灭活疫苗的接种对象为 6 月龄至 5 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 2 剂次,间隔 1 个月,目前是否需要进行加强免疫暂未确定。一次一支(0.5 mL),推荐在上臂三角肌处接种,有条件者可以考虑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