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丘疹(脂肪粒)
粟丘疹一、概述
栗丘疹(milium)系发生在面部尤其是眼睑周围的针尖至小米大小的丘疹,色白或黄白,俗称脂肪粒,也有人称之为白色痤疮。可发生在各种年龄,甚至婴儿也可发生,男女均可发病。一般无自觉症状。

二、病因
由毛发漏斗部下端的表皮形成,也可因皮肤受损愈合后表皮或皮肤附属器上皮增生所致。因此,粟丘疹的实质是表皮样囊肿,而非皮脂腺囊肿。
三、症状和临床特征
栗丘疹表现为针尖至小米大小的黄白色坚实丘疹,其顶端比较尖锐,挤压或挑破表皮后可有白色角质小球排出。好发于眼睑周围,也可长于额及额部。病程发展缓慢,可持续数年后自行脱落消失。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其症状及临床表现基本可以明确诊断。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内的表皮样囊肿,其囊壁为多层排列的扁平上皮细胞,中心为上皮坏死脱落物。粟丘疹有时需与汗管瘤相鉴别,从外形上看前者的顶端比较尖锐;而后者是半圆形的突起,比较圆钝。
五、治疗
局部消毒后用针挑破表皮,剔出白色内容物。也可采用激光治疗。
1.激光器的选择采用CO2激光治疗。
2.治疗步骤可不麻醉或外涂复方利多卡因软膏表面麻醉。采用CO2激光将栗丘疹表面的表皮汽化,然后用无菌注射针头剔出其白色内容物。也可直接用CO2激光将整个粟丘疹汽化,CO2激光输出功率调至3~5W,激光光斑直径为0.5~1mm,功率密度为200W/cm2左右。
3.治疗后的护理治疗后保持创面干燥,外涂红霉素软膏。一般3~5天即愈合。
4.复发的再治疗粟丘疹往往会重复发生,可再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