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肿瘤
10%肿瘤是指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的肿瘤(传统概念),也称之为“10%肿瘤”,之所以称之为“10%肿瘤”是因为10%可以恶变,多见于女性、肾上腺外肿瘤;10%为双侧多发,多见于家族性疾病;10%好发于肾上腺以外,称之为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PGL);10%为儿童发病,多见于家族性疾病。
平常我们所说的嗜铬细胞瘤特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PHEO),而将传统概念的肾上腺外或异位嗜铬细胞瘤统称为PGL。对于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目前还没有一个组织学特征能独立确定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倾向,局部的浸润和肿瘤细胞分化也不能用于区分肿瘤的良恶性,实际上,最严格的恶性定义是转移必须出现在没有嗜铬组织的部位。目前,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增强,本病的诊断率有所提高。然而,该病有一定临床隐匿性,加之症状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大家易忽略,也易误诊,现浅谈该病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便大家回忆及警惕该病。
一、
病理与病生
PHEO/PGL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发生于肾外腺外约占9%-24%,主要见于腹部和盆腔,最主要见于腹主动脉旁。肉眼观,常为单侧单发,直径约2-6cm,可有完整包膜,切面灰白或粉红色,常伴出血、坏死、囊性变及钙化。镜下,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梁状,与正常细胞相比,体积大,呈不规则多角形,核多形性,胞浆颗粒状,嗜碱性或双嗜性。
PHEO/PGL主要分泌儿茶酚胺,主要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约占30%)、肾上腺素(E约占70%)及多巴胺等。
二、
临床表现
发病常见于各年龄段,多见于20-49岁,男女差异不大,最常见表现为:
1、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
2、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
3、体位性低血压;
4、消化系统症状 血压升高时伴恶心、呕吐、腹痛,甚至有时出现便秘、肠梗阻症状,也可出现肠缺血、坏死等急腹症;
5、内分泌异常 可出现Cushing综合征、肢端肥大症、红细胞增多症、低钙\高钙血症等;
6、代谢异常 表现为基础代谢增高和糖耐量下降,出现发热、消瘦、血糖升高等症状;
7、儿茶酚胺性心肌病等。
总之,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千变万化,有的教科书称之为“戏剧性症状”,特别是原来“静止”的肿瘤,在各种刺激下突然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发高血压危象或休克,甚至死亡,应引起足够重视,明确诊断、充分术前准备呈得十分重要。
三、
诊断
PHEO/PGL因其多变性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特征,难以准确诊断,临床上只能对可疑病例筛查、定性诊断、影像解剖和功能定位诊断等。
1、
可疑病例的筛查指征有:
① 伴有头痛、心悸、大汗等“三联症”的高血压;
② 顽固性高血压;
③ 血压易变不稳定者;
④ 麻醉、手术、血管造影检查、妊娠中血压升高或波动剧烈者,不能解释的低血压;PHEO/PGL家族遗传背景者;
⑤ 肾上腺偶发瘤;
⑥ 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
2、定性诊断 实验室测定血浆和尿的游离CA及代谢产物VMA等,如24小时尿VMA(附院可检查)。
3、定位诊断 由于CT与MRI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别不大,推荐首选CT平扫 增强,MRI在CT有禁忌征时可作补充检查。图一、图二分别为肾上腺肿瘤的CT及MRI图片,两种检查都能清晰显示。
四、治疗
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以腹腔镜手术为主,我科与广州医附院教授合作做了数台嗜铬细胞瘤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效果佳,病人康复出院。但该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显得十分重要,术前药物予以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控制血压及心率,同时增加食盐摄入量有助于扩容等。
1、术前准备的时间和标准:
(1)、推荐7-10天,发作频繁者需4-6周;
(2)、血压稳定在120/80mmHg左右,心率<80-90次/分;
(3)、无阵发性血压升高、心悸、多汗等现象;
(4)、体重程增加趋势,红细胞压积<45%;
(5)、轻度鼻塞、四肢末端发凉感消失或有温暖感,甲床红润等表明微循环灌注良好。
2、术后处理:ICU监护24-48小时,持续心电图、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监测,注意术后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等。
五、随访:
1、 推荐术后10-14天复查血尿生化指标,判断肿瘤是否残留、有无转移等。
2、 散发病例单侧肾上腺切除者每年一次,至少连续10年。
3、 高危群体(SDHB突变、PGL、肿瘤体积巨大)和遗传性PHEO/PGL者每6-12月复查一次临床和生化指标,终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