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也是普通人
医生治病,就好像把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过河有风险,病人愿意为医生打一把遮风避雨的伞,医生就更愿意为病人冒险。 今年两会提案之一:《穿上白大褂,医生还是普通人》,聚焦社会关注度颇高的医患关系问题。医生这个“背人过河”、救死扶伤的群体实际上就是一群普通人,和谐的医患关系应该建立在彼此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医生也是普通人,也有对某些疾病束手无策的时候
虽然现在医疗技术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生命太复杂,实际上还有许多疾病医学界仍束手无策。同时,医学是一门向着完美前进但永远达不到完美的科学,具有不确定性、多变性,即使是常见病,不同人的症状有时也是不一样的,性别、年龄、体质强弱、季节、情绪等都会影响疾病的症状,疑难杂症的症状更是扑朔迷离,加之就诊人数的庞大,所以医生无法保证万病都能治,但是许多患者家属对这些医学知识缺乏了解。
来到医院,并非所有疾病都能治好。医疗仍在发展过程中,但许多百姓对医疗有太高的期待值。
不知从何时起,“医者仁心、白衣天使”这些词离我们越来越远,身边越来越多地充斥着“病人未愈就是医生过错”的错误思维,为拯救生命不眠不休的医生反而成为家属负面情绪的宣泄出口。
医生也是普通人,请尊重“背你过河”的普通人
举一例:去年夏天,一位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外出活动,因为中暑导致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转到重病室后,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原本医患沟通很好的患者家属,不顾患者私自外出的事实,把责任全部推给医院,还把主治医生告上了法庭。
在治疗当中,病人不理解、大吵大闹、无端指责的情况,每逢这个时候,医务工作者觉得特别无助,但还是要耐着性子跟病患交流。
就近两年调研结果来看,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仅有27.14%的医务人员未遭遇过暴力事件。一件件暴力伤医、杀医事件的报道,上演的是现代的“农夫与蛇”,让守护健康、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寒了心,58%的医生选择了“想要离开,却无路可走”作为自己的年度关键词。
医者仁心,为百姓的身心健康护航;但医者的身心健康,又有谁来守护?倘若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都无法得到保证,更何谈实现健康中国?这是社会问题,是需要各方努力并解决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