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诊断与治疗:之一
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重病症。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既往又称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儿科门急诊常见的病种之一。热性惊厥的定义、诊断及防治是十分重要的临床问题,《中华儿科杂志》曾于1984年发表了我国专家关于本病诊断和治疗的建议[1],对指导广大儿科医生对本病的临床规范化诊疗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分子遗传学和癫痫病学的快速发展,关于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和处理规范,又有不少新的认识,国际上也发表了相关指南或建议,但临床实践中仍缺乏针对本病和相关疾病的高质量指南[2,3,4],尤其是对于热性惊厥的急诊处理、退热剂使用及长期预防等问题,高水平研究证据尤为缺乏。为促进儿科医生全面、正确地诊断和处理热性惊厥及相关临床问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成立专家组,讨论并制定了"儿童热性惊厥诊断与管理的专家共识(2016)"(简称共识)[5]。由于缺乏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该共识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故对其给予解读,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一、热性惊厥的概念
热性惊厥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多数学者采用的定义是:初次惊厥发作在6月龄至5岁,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疾病的初期,体温在38 ℃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6]。本共识与美国儿科协会2011年的定义基本相同,即发热(肛温≥38.5 ℃,腋温≥ 38 ℃)伴随的惊厥发作,能够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且既往没有无热惊厥病史。
热性惊厥的定义可高度概括为发生于特殊发育时期,由发热所诱发的惊厥发作。主要包括3个条件:惊厥发作、发热、年龄。共识中明确指出,部分患儿发作前未发现发热。临床实践中患儿通常在惊厥发作后立即发热,且常常体温升高速度快,程度重。对于这类患者,应注意可能忽视即将发生(实际上常常是已经发生了,只是病史尚未提供)的发热因素,而误诊为癫痫首次发作。由于热性惊厥是"由发热所诱发的惊厥发作",因而要求能够排除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事实上,这已经明确了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意。之所以再次强调,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热性惊厥好发年龄段恰好也较多见,且早期诊断和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至关重要。儿科医生对这一重要的惊厥病因一定要时刻保持足够的警惕性。热性惊厥通常发生于发热早期,如果发生于24 h以上,诊断应十分慎重,至于发生于发热3 d以上的惊厥发作,则可临床排除热性惊厥,必须寻找导致惊厥发作的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