粑粑呀粑粑,为你欢喜为你忧
养丫三件事:喂他吃,陪他住外带还有换尿裤。如果宝宝每天吃的好,睡得好,拉的好,长得人间人爱,花见花开,那是多么欢喜的一件事呀!那大家有见过几天不吃不喝的宝宝吗?—没有!有见过要么一天拉几次,要么几天不拉甚至十天半月拉一次的宝宝吗?—这个还真见过!人说排便就是排毒,宝宝3-4天才拉一次,长时间不拉,毒素不都吸收到体内了,那怎么得了?粑粑呀粑粑,真是为你欢喜为你忧!
人吃五谷杂粮是为了吸收其能量及营养成分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剩下那些不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或废物就形成了大便(粑粑)。莫看粑粑就是一个“废物”,它也是有很多道道的。比如宝宝出生后第一次大便又叫胎便(婴儿在母体内形成的粪便),粘稠状,墨绿色,如果宝宝在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那么恭喜你,证明宝宝的消化道发育良好。那胎便排出以后呢?是拉稀的好还是干的好?拉什么颜色的大便好?宝宝一天拉几次正常?宝宝大便有时候带有黏液是正常的吗?大便里带有血丝是怎么回事?……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再次研究一下粑粑:粑粑里除了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外还有其他东西吗?当然有!粑粑里还有肠道分泌的各种粘液、胆色素、粘蛋白、消化液、肠粘膜脱落的残片,肠上皮细胞和一些细菌,这些和食物残渣一起形成了水分占60%左右,固体占40%左右的粑粑,它表面光滑、软硬适度,堪称完美。
大便的性状受食物影响,进食不同食物后,粪便性状会出现变化:食用蛋白质成分大便变硬且蛋白质成分越高则大便越硬(像羊屎果果);食用碳水化物则变得更软或半液体状,有时还伴有泡沫咧。 “那到底粑粑是稀好还是干好?”上面说了,大便本身是水份多固体少一点,加之宝宝食物成分相对单一,所以,越小的孩子大便应该是偏稀一点的,如果你家宝宝的大便稀软适中那最好,但稀糊状也是可以的,总之,只要不是稀水样、蛋花汤样或便水分离状态就行。
我们常用“黄金万两”来形容粑粑的颜色,这是因为大便里有粪胆素和尿胆素(均呈黄色或棕黄色)。大便颜色也受进食影响,食用蛋白质成分较高的奶粉或食物则粪便为棕黄色、黄色或黄绿色,有蛋臭味;食用碳水化物或绿色蔬菜类较多食物则粪便大多为棕绿色、有酸臭味。所以,粑粑颜色是黄的也好,绿的也好,黄绿色、黄褐色等都行,只有没有红色就行!“我宝宝吃母乳,根本没有吃什么蔬菜啥的,怎么大便也突然变得绿的发黑了呢?”,“嗯,是的,那妈妈是不是这几天吃的蔬菜偏多呢?”还有,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导致大便颜色改变:如服用铁剂,大便会变黑或褐色;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也会变褐色等,这都不用担心,停药后大便颜色即可恢复正常。
要回答“一天大便多少次正常”这个问题就得先简单了解一下大便是怎样排除体外的。首选,肠道里要有一定量的大便。其次,肠道的蠕动功能要正常。最后,排便“指挥部”(大脑)功能正常。如果孩子吃的少,大便次数肯定少;如果患肠炎了,肠道蠕动加快(肚子会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大便次数肯定增加;孩子大脑功能异常(脑发育不良宝宝),肛周有肛裂、脓肿或破皮,孩子有焦虑情绪或气质等都会出现抑制排便致排便次数减少情况。因此,不能只按排便次数多少确定便秘、腹泻或排便的规律改变,应按各人的排便习惯来确定,一般1天1次,也有3-5天1次甚至更长时间1次。对于一个纯母乳喂养的孩子,1天拉4-5次或4-5天拉1次大便都可以算正常。但是如果宝宝大便次数1天大于3次,出现尿少,精神不好,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或长时间不增加的情况,则必须请医生判断是否真的是正常现象。
正常情况下肠上皮细胞会分泌粘液保护粘膜,滑润粪便,帮助排便。所以,大便里有点黏液也可以算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黏液为脓性或有红色就不对了,一定要带到医院进行化验检查,排除肠炎等情况。正常情况下,大便里不应该带血(血丝)。大便里有血丝说明肠壁或肛门有破裂出血了。感染(细菌、病毒浸润)、食物过敏等容易导致肠道的炎性病变使肠壁破坏出现大便带血或血丝现象。怎么区别?很简单,还是查大便。如果大便里检测出细菌或病毒,那么首先考虑感染;如果没有,孩子一般情况很好,则考虑过敏可能性大。总之,无论哪种情况,只要大便有血(血丝),就要到门诊就诊且宝宝、异常大便的照片和2小时以内的大便都要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