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创疡原位再生复原技术

烧伤创疡原位再生复原技术




上世纪末,我国学者徐荣祥教授根据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理论,创立了“基本禁止切削痂手术,限制使用抗生素,保持创面生理性湿润,暴露创面和无需植皮” 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原位再生复原技术)。该技术发明20多年来,已治愈了全球数千万烧伤患者,以其特有的三大特点(换药无痛、深二度无疤、三度无残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极大地保障和改善了烧伤患者治愈后的皮肤功能及生活质量。该技术的面世,无论是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还是在皮肤再生修复方面,都取得了传统烧伤外科技术望尘莫及的疗效。

辩证思维

中湿的概念

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湿是以油性物质为介质的。油性物质所产生的湿具有3个方面的特点:

1.油性物质本身是湿润的,它可以为创面提供外源的湿润环境;

2.它使创面得到了覆盖,皮肤的水分不易蒸发;

3.细菌在油性环境中不易繁殖。

从某种意义上讲,油具有表层皮肤所具备的功能,它为失去表层皮肤的创面起到了暂时替补皮肤的作用,从而使皮肤自身的原始环境在失去表层皮肤后得到最有效地保护、维持和恢复。

辩证思维中内因、外因的概念

湿性医疗技术特别重视内因,认为烧伤局部仍存在着的残存上皮组织,完全可以再生复原,或是通过配合培植肉芽组织达到创面自愈的目的。

这不同于传统疗法,把重点放在外因上,把抗感染措施放在第一位,片面地采取创面干燥、切痂植皮的方法,致使部分上皮组织干燥坏死或被切除,忽视了创面修复的内因和对残存上皮的保护。

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也非常重视外因,主张为组织修复提供接近生理的湿润环境,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烧伤治疗中的主要矛盾是损伤与修复之间的矛盾。

烧伤湿性医疗技术认为除原发损伤外,还存在许多损伤因素,如:余热损伤、空气损伤、干燥损伤、自身化学损伤、水肿病理性损伤、微循环淤滞带损伤、组织淤滞损伤、组织排斥反应、组织细胞解体产物损伤、医源性损伤等。

处理创面时要避免发生再次损伤,保护残存组织。

只要创造一种近于生理的湿润环境,避免损伤,实现残存组织修复,再生是必然的。因此,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中的湿润与传统疗法中的干燥这对矛盾不是简单的干与湿的对立,而是保护组织和损伤组织的矛盾。因为干燥、脱水是对组织的损伤,湿润的生理环境则是对组织的保护。

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原位再生复原技术)作为一种原生态的烧伤治疗技术,目前其治疗范围更已扩展到各种创伤、疤痕修复整形、糖尿病溃疡、消化系统溃疡、压力性溃疡、癌症康复等多学科领域。对这项技术的临床推广和治疗实践,并以卓越的疗效赢得了广大烧伤、创疡患者的良好口碑。

来源:中国烧伤创疡网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