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的治疗策略

         翼状胬肉(pterygium),是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分布广泛,发生率高。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复杂,ROS作用机制、免疫机制、细胞稳态紊乱机制、高增殖压抑机制和钙锌离子生物活性酶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病。

  

翼状胬肉的治疗策略

  翼状胬肉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其手术方式主要包含: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切除 羊膜移植、切除 自体结膜瓣转位、切除 干细胞移植、切除 自体结膜瓣移植、切除 干细胞移植 羊膜移植;辅助治疗有丝裂霉素(MMC)、5-氟尿嘧啶(5-FU)。手术设计、并发症处理、新技术引入、新概念提倡等为影响翼状胬肉手术质量的因素。

  1.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

  该术式中羊膜生物学优势主要体现在:抗原性低、促进上皮化、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纤维化瘢痕形成、抗新生血管化。(图1)

图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

  2.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

  该术式中锚定结膜旋转皮瓣技术优势体现在:缝针少,无结膜肉芽肿发生;皮瓣水肿发生率低(保留了锚定点的角膜缘血管网);结膜标记容易辨认,复发率低(8.6%)。(图2)

图2.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

  3.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

  自体结膜移植在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优势为取材方便、不排斥、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于羊膜移植。(图3)

图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

  4.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

  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的优势为复发率低、水肿发生率低、结膜肉芽肿发生率低、植片出血较少。(图4)

图4.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后

  5.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无缝线羊膜移植术

  翼状胬肉手术中无缝线的优势:避免缝线有创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舒适度,减少术后刺激及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提高手术质量。(图5、6)

图5.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无缝线羊膜移植术过程

图6.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无缝线羊膜移植术后

  6.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和羊膜联合移植术

  联合移植优势:无植片脱落,无伤口裂开,羊膜2~4周溶解,CC佩戴减少摩擦,复发率低(5.2%)。联合移植手术是发展新趋势,手术方式正向多术式联合发展。(图7)

图7.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和羊膜联合移植术

  

术后复发的治疗策略

  术后胬肉复发是翼状胬肉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也是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中的难题。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中单纯切除、切除 羊膜覆盖、切除 自体结膜瓣、常规胬肉手术 MMC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0~80%、3~28.1%、2~39%、3~37.9%。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是导致术后胬肉复发的主要原因。

  2014年,Ou yang H与Liu YZ教授在《Nature》发表了一篇文章,应用自体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从而解决干细胞缺乏这一临床难题。该方法首先需要在健眼角膜缘进行干细胞取材,然后进行干细胞外扩增,扩增后可形成膜状物,最后应用于手术中,完成翼状胬肉切除 AMT 角膜干细胞移植术。该研究是基础实验突破推动临床技术发展的重要范例,是转化医学的重要体现。

  

羊膜移植术(AMT)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自体培养角膜缘干细胞优势在于角膜缘干细胞来源于自体,无排斥,体外扩增提供足够细胞来源;能够重建角膜缘干细胞功能,促进上皮损伤修复,显著降低胬肉复发率。(图8、9)

图8. 无滋养层培养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应用于临床中复发胬肉再次手术

图9. 无滋养层培养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

  

翼状胬肉术后其他常见并发症

  翼状胬肉术后并发症除了胬肉复发外,还有角膜病变、结膜病变、巩膜病变、睑球粘连,其中角巩膜创面愈合不良、创面感染、角膜上皮糜烂、角膜缘巩膜干凹斑、结膜肉芽肿、胬肉复发为翼状胬肉术后常见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决定手术成败,影响术后恢复,应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避免手术的失败。(图10)

图10.翼状胬肉术后常见并发症

  翼状胬肉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处理策略如下:胬肉复发:手术技巧、手术时机、术后用药、糖皮质激素、NSAIDs、MMC、5-Fu;角膜病变:人工泪液、血清类制剂生长因子、糖皮质激素、敏感抗生素;结膜病变:促进修复、控制炎症、手术处理;巩膜病变:减少激素、减少NSAIDs、免疫抑制剂、人工泪液、促生长因子、手术治疗。(图11)

图11.翼状胬肉术后并发症处理

  

术后疼痛——影响患者手术体验

  翼状胬肉患者手术体验常表现为疼痛、眼红、畏光、流泪、异物、干涩,追根溯源,主要受术中操作、术后创面、炎症刺激、心理因素影响。术后疼痛影响多种生理功能,具体机制为:①患者外周敏感化,主要由痛觉信号、致痛因子、炎性因子、前列腺素、5-羟色胺、缓激肽、细胞因子导致;②中枢敏感化,其发生由外周敏感化作为基础,由连续伤害性刺激、外周神经传入、脊髓神经元兴奋阈值降低、对疼痛反应增强共同引起。因此,外周敏感化是术后疼痛的基础,而前列腺素(PG)类因子是关键,临床中NSAIDs药物直接抑制COX-2,降低PG水平,可达到减轻疼痛的作用。

  

总结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仍需深入研究。翼状胬肉手术方案选择应依据胬肉大小、累及象限及活动程度。翼状胬肉手术存在多方面并发症,需重视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加强术后疼痛管理,改善患者手术体验。

相关阅读

泉眼无声惜细流 眼科同道齐聚首——第15届全国角膜及眼表疾病学术大会今日开幕

【角膜会2016】谢立信院士:眼表重建手术的现状与挑战

【角膜会2016】高华教授:内皮斑是真菌菌丝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的重要标志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