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系柯萨奇A 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节。临床以急起高热、流涎、厌食、咽痛、咽部疱疹、溃疡等为表现。多发5岁以内的儿童。个别病例可引起心肌炎,且其16型可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有1~2天(不超过3天)的潜伏期。这期间,患者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是体内病毒大量复制。
前驱期: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是发热,可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无法与普通感冒等相鉴别。
症状明显期:在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后的当天或第二天,上腭黏膜即会出现小水疱,2~3天内直径变为2~3毫米,继而破溃,形成白色或黄色的溃疡。
发热是主要的伴随症状,但通常体温不高,几乎在水疱破溃的同时,体温开始逐渐恢复到正常。水疱破溃成小溃疡后有疼痛感,会影响到患儿的进食,婴幼儿会表现为流口水、拒食,会持续2~3天。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情较轻,却也会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也可能发生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所以,如果持续高热、溃疡不愈等要考虑就医,一旦出现呕吐、头痛、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发生疱疹性咽峡炎原因有哪些?
造成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有许多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天气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呼吸道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经常使用空调,并且将空调的温度调得过低,使儿童无法承受,进而造成热伤风,导致病毒感染。比如,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哪些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由同一类病毒引起的,都会出现发烧、咽喉痛、口腔内疱疹等症状,但是危险远远小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臀,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
另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咽峡炎是一种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的疾病,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危险远远小于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疱疹性咽峡炎注意事项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感染,所以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我们重点是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患者要注意休息,通风居室,多饮水。对于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用抗菌药物,如果继发细菌感染,才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