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的演变与发展(五)原创:任之堂主人
(续)灵芝为何被神化
王老师:神农对六芝的记载很朴实,《神农本草经》只称为“芝”,并且分为六种。譬如赤芝功效记载,“味苦、平,主胸中结”。这是它最主要的功能,治疗胸中有积聚结在一起不顺的病症,“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久服轻身不老”,古人可以久服,实际上与作为食品是一致了。
“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这两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将“神仙”当作一个名词,按照现在的认识哪有神仙,所以有这样的一个记载,后人不敢用了,认为在讲迷信。实际上,如果把“久服轻身不老”理解成形容词,服后感到身体轻盈,看起来不老了,年轻一点了,这不是轻身不老嘛。
“延年神仙”,身体好了怎么不能延年呢?“神仙”的话,身体舒服了以后无病一身轻,或者“饭后一袋烟,快活似神仙”,人舒服了不跟神仙一样过日子了嘛。这为什么不行呢?
所以看我们怎么理解“神仙”,不要把它都绝对化理解了,或者不要乱搬迷信的帽子,尤其本草,你这样一压,大家不敢用本草了,本草的功效不敢说了,这是对传统文化,对我们中医药是一种扼杀。这是讲赤芝,其他几个芝都有类似的特点,指向身体不同的部位,功效不一样。
王老师:灵芝为什么被神化呢?神农并没有神化,关键的是后来道教典籍的过分渲染,因为他们也没有把灵芝搞清楚。陶弘景也是道士,他在《本草经集注》记载,“六芝皆仙草之类,俗所稀见。族种甚多,形色环异,并载《本草图》中。今世所用紫芝,此是朽树木株上所生,状如木檽,名为紫芝,盖止疗痔,而不宜以合诸补丸药也。凡得芝草,便正尔食之”。陶弘景这一段有可取之处,但《抱朴子》上面把芝过分渲染了,“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就是像一块肉一样的,“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透彻,如坚冰也”,这就难说了,把其他东西都混在一起,“木芝者,松柏脂沦地”,这实际上是乱说,“千岁化为茯苓”,灵芝与茯苓其实不相关,“万岁其上生小木,状似莲花,名曰木威喜芝。夜视有光,持之甚滑,烧之不焦,带之避兵。只有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凡四百种也”,他还要逐种描述,并且非常奇异。实际上,由《抱朴子》这样一描述,把芝类神秘化了,所以后来人越来越分不清楚了,这是过分渲染的结果。
王老师:灵芝的习性很独特。
第一,长在山林里面,平时人一般不去;
第二,夏季雨后生长,雨后人还没有出去的时候它已生长出来,还有枯枝落叶覆盖在上面,它幼小的时候难被发现,等到它散发孢子的时候,又特别迅速,湿度特别大的状态下,虫蛀后,腐烂特别快,偶尔被发现时,子实体已经烂了,采集回来后,也不能保存了,所以野外很难采到佳品。
灵芝虽然很好看,很有用,但是没掌握这些习性,采集起来很难。
王老师:另外,我们古代的教育也出了一个问题。古代考八股文,所有这些有文化的人都要去参加科举,只是读四书五经,很少愿意走到自然之中,所以孔子弟子子路问到一位老者孔子在哪里?老者回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真的,我感到我国古代的很多儒生,只会写文章,他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所以你看看古代的有些本草上面或者各个方面的书,有的只是写文章,他真正的在野外一点也不认识,写出来的东西是笑话,所以导致文人写本草,越写越乱。而民间这些采集的人他又不会写书,而儒生们也不到实践当中去,所以有这样的空缺。
实际上,灵芝那么常见,而这些文人却收载不进去,包括中国古代很多大型的本草,没有灵芝图,《本草图经》没有灵芝图,《证类本草》没有灵芝图,到了《本草纲目》还是没有灵芝图,《植物名实图考》也没有灵芝图。唯一一本有图的,是深藏在明代的在宫廷里面的《本草品汇精要》,是刘文泰主编,但是书编成了以后,刘文泰因为犯事被关起来,所以这本书就放在宫廷里面根本没有印出来。待到明代被灭以后,又放在清代的宫廷里面,这样一直到近代才出版,所以古代人根本没看到这一本书。这本书里面灵芝不光有图,每一种都有图,并且是彩图。
民间知道灵芝常见,但是儒生们不认识,书里记载不进去,这样就造成灵芝的传承存在着千年空缺的遗憾。
王老师:那么在这种非常缺乏资料,人们对它的知识非常贫乏的情况下,这个神话就起作用了,有些人看你喜欢神话我就在编,这样一来神话就多。《神农本草经》不讲神话,神农不是神,他就是一种很智慧的人,所以他也不去讲神话。但是后来的神话,是说神农炎帝的小女儿最后化为瑶草,瑞草,这是一个神话;秦代时,徐福东渡去求仙草,实际上指的就是灵芝;在汉宫里面曾经有芝瑞图,在那个大堂木头上面,实际上是朽木上面长的灵芝而已,却被认为是一种祥瑞的征兆;还有麻姑献寿献的也是灵芝;传的最广泛的一个神话是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她现出蛇形以后把许仙吓死了,去盗仙草来救许仙。
这些神话听起来很美好,但是误导了人们,将常见、常用的药蒙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所以这可能也是《中国药典》于1949年以后延迟了50年,2000年才把灵芝收载进去的原因,可能也是被这个神话给误导,不敢用,灵芝太神秘了。
王老师:另外,对灵芝真假难以分辨,所以人们又不敢使用。《本草纲目》是湖北人李时珍花了一生的精力整理出来的,但是《本草纲目》对这个芝类也有一些混乱的认识。第一,它没有本草图,第二,它并没有六芝,只是五芝,他也没有删除芝,《神农本草经》是上品药,他不用三品,而是把灵芝放到菜部之五,称作芝栭类,并且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身上生的瘤赘”,如同人身上生了一个瘤,生了一个赘。“而古今皆为仙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谬论,又迂又谬,所以从《本草纲目》李时珍这段评论,把灵芝贬到蔬菜里面去了,叫芝栭,就像木耳一样的东西,你吃一点倒可以,尝一尝,哪能有滋补作用。他实际上是这一种意思,放到菜里面去就根本就不作上品,所以灵芝在历史上真假难辨。
王老师:临床上应用灵芝又特别的罕见,所以《神农本草经》以后,到了《本草纲目》就收载了一个方子,叫紫芝丸,紫芝丸是《圣济总录》上面的,就这一个方子,从古到今就收载到一个方子,整个灵芝,六芝,这么好的一个药历时几千年收不到方子,没人用过。历史上用不了,而近代出现了一个高潮。拨乱反正只有待我们今日把它做好。
上世纪六十年代,赤脚医生,就是民间医生普及的时候,大家都自采自制自用,所以采灵芝的人太多了,我认得灵芝也是那时候,认得灵芝根本就不是奇怪的事,上山采药也见到它。后来灵芝的习性观察了,知道了以后,栽培起来容易了。实际上以前,古代我们中国人就会栽培,他知道在树木上面,就是腐烂木头上,撒上一个什么,喷上水,盖上草就能长。
灵芝习性掌握了以后就好栽培,它栽培了以后资源就丰富了,丰富了以后变成药又能食用,资源就能广泛用了,药用的多了以后,它才能促发展,这个形势转变了以后,药典上面也载进去了,孢子粉也成为新资源了。以前在野生状态下,孢子粉没办法用,而栽培了以后孢子粉容易收集,又成为新资源了。这也证实神农当时讲的话都是对的,所以我们在发现的过程中可能就会有所悟。
余老师:抛开所学的医学知识,只是从从小到大接收的关于灵芝的知识而言,灵芝的确在我们的心中带有神秘的色彩,以至于长大后在山上遇到灵芝,总是感到很兴奋,好像捡到宝似的,您今天的讲解,给我们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灵芝原来是这样啊!谢谢王教授精彩的讲解,我们继续下一个话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