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蛋白尿?尿检有蛋白该怎么办?
健康人尿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超过150mg/d,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患者。
蛋白尿(Proteinuria)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 出现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体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过其他肾脏B超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肾脏受损而导致的临床症状。
哪些疾病会导致蛋白尿?
蛋白尿是各种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膜增值型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乙肝肾损害等。此外各种间质性肾炎如肾盂肾炎、痛风肾、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等也会出现蛋白尿,还有一些情况如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现蛋白尿,不过这些蛋白尿大多是一过性的。
尿里有蛋白说明什么?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判断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
蛋白尿的危害是什么?
长期持续的蛋白尿会导致低蛋白血症,严重的会出现水肿,蛋白尿的最大危害是对肾小球系膜和近曲小管细胞有毒性作用,持续的蛋白尿会导致肾小球硬化,最终发生肾衰竭。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症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
有蛋白尿怎么办?
1、及时到肾病专科检查和治疗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检查、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普通的尿常规检查即包括定性检查,定性检查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为了明确诊断,蛋白尿患者除了检查尿液往往还需进行血液检查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部分患者需做肾穿刺才能明确诊断。
尿蛋白的定量检查对病情和疗效的观察更为准确,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尿方法:
1.留尿之日早晨8时主动排尿,这次尿是8时以前产生的,应弃之不要。
2.8点以后至次日8时,24小时内每次的排尿量,应全部保留在干净的容器内。
3.次日8小也应主动排尿,这次尿是8时以前产生的,必须全部留下。
4.将24小时的尿收集搅匀,记总量。
5.将混匀的24小时尿液取出10毫升,送化验室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告知化验室医生总尿量。
尿蛋白定量留尿注意事项:
(1)在气候炎热时,尿液中要放防腐剂,以免尿糖分解,发酵及细菌繁殖,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把尿液放入冰箱内保存,较为理想。
(3)有一个比较简单的保存尿液的方法:只要将放尿液的容器盖紧,放入冷水(注:隔2~3小时换一次水)中,然后放在比较阴凉的厕所里就可以了,不必放防腐剂或放在冰箱里了。
(4)把收集的尿液放置于阴凉的地方,防止细菌侵入繁殖,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2、定时服药,定期复查
因大部分伴随蛋白尿的肾病是不断发展的慢性过程,蛋白尿一旦出现,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患者要有打持久战的长期思想准备,即使蛋白尿转阴,也不可擅自停药和减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此外定期复查也非常重要。临床通过中西医药物的联合应用,大部分患者的蛋白尿是可以缓解或完全控制的,同时也可以控制病情的不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