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患病和早逝的感悟……



一个原本健康的人突然患病了!甚或突然去世了!往往会使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有很大的改变,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导致早逝的原因---过劳,或者说是过度使用自己的生命,是暴病甚至丧命的重要原因。学会跟病相处也是一门学问(主要内容改编于健康时报)。

作曲家施光南:连个体格检查记录都没有

施光南是大家都熟悉的著名的作曲家。1990年他不满50岁就英年早逝,此前施光南几乎没有检查过身体,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

据报道,1989年开始,施光南就觉得右手有些麻,总以为弹琴时间过长歇歇就会好的。1990年4月18日下午,施光南为女儿蕾蕾伴奏唱“屈原”中的高音C,此前屡次失败,不料当天女儿突发灵感,一个漂亮饱满的高音C充满房间。施光南多年来寄厚望于爱女的心愿终露曙光,他兴奋地高高扬起右手,似要以万钧之力砸向琴键时,突然右手向枯枝一样掉在了钢琴上,施光南说了句:“我的右手麻了……”女儿抱着往一边倒的父亲往躺椅上挪动时,他说完了人生中最后一句话:“蕾蕾,我的右腿也麻了……”。女儿把父亲搬到躺椅上那刻起,作曲家施光南就因“脑干大出血”而脑死亡了。

脑干大出血大部分是高血压引起的。高血糖、高血脂也是引起一些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一般的常规体检即能查出三高,我们可别轻视每年的体检哦!此外,40岁以上人群有条件的话最好也做做脑部体检和脑血管疾病的筛查,如脑磁共振及磁共振血管成像等,以便提早发现一些潜在的脑血管病变,如脑血管先天畸形、动脉瘤、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狭窄等。

参与救治施光南的医生说,这么年轻、有成就的好人,怎么连个体检、看病的记录都没有呢?!

学会跟病相处的学问

医生能治病,但治不了命。得了病,如何跟病相处是一门学问。得什么病是命。有些人运气好,得的病是可治的,能治好。有些人运气很差,得了急病或重病,命不久矣。但更多时候,运气不太好也不太坏,得的是慢性病,或者疾病给身体留下了一些不适的痕迹,长期存在着。

怎么对待急病也是命。小题大做者有之,过犹不及者有之,安之若泰者有之,没什么大病把自己吓死的也有之。有时,对待急病的态度甚至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这种态度,说到底是一种“处病哲学”。

接纳,安之若泰

这里包含两层含义:接受事实,接纳自己。当确诊后,老人要学着接纳自己与疾病将要长期共存的状态,接纳不那么正常的自己。有一个词专门用来形容与疾病共生的状态,叫“带病生存”。但或许是因为抗争观念在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历史中太根深蒂固了,以至于有时候难免会跨越执着和偏执之间的界限,从抗争变成较劲。前不久接诊的一个患者,脑血管病后遗留了轻偏瘫,其实并不影响生活。但是多年来各处求医,希望彻底治好,结果自然是劳而无功。而这也不仅加重了他的焦虑,家人也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有一位患病10年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四肢瘫痪,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全身只有头颅可以动。可这个常年卧床的“倒霉”的人,乐观开朗,习惯了用气声交流、讲笑话,甚至可以配合呼吸治疗师试用新机型并描述试用的感受。每次查房,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他就非常礼貌的对医生们说“我没事,你们去忙吧。”这个躺在床上的“废人”,不仅写书,还教了好几个顽皮的孩子读书,是我们眼中受人尊重的奇人。他的“处病哲学”彻底改变了疾病强加给他的人生,强大的精神力量让疾病也奈何他不得。

自助,得过且过

疾病已然如此,你是自暴自弃还是做最好的自己?如果时日无多,医生也会建议“想干啥就干啥”。但是如果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要有“得过且过”的打算。

有一位病了六七年的帕金森病患者,七十岁了,吃着好几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就是这样一个有功能障碍的患者,一有机会就去旅行,还把各地的礼物带给朋友们:斯里兰卡的红茶,威尼斯的玻璃摆件……经常带给朋友们欢乐!他总是感谢医生替他安排的治疗。但医生们则觉得他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他自己。如果不是他那么地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与慢病共存,经常出去走走看看、放松心情,治的再好又如何呢?

前面说的那位运动神经元病的先生,在漫长的卧床生活中,掌握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技巧。比如怎么表示需要挠痒痒,怎么让保姆知道他想掏耳朵,保姆还为他制作了简易的书托以便他阅读。他的经历充分说明,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     

“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或许这就是对“处病哲学”的最好诠释吧!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