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又名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中耳积液、 胶耳等近50多个命名。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中耳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上呼吸道变态反应、内分泌或免疫功能障碍均可导致本病。【诊断】
(一)临床表现
1 感冒后不久出现耳痛、耳闷或耳胀痛。
2 听力障碍隐匿继续,婴幼儿表现对言语反应差,大的儿童则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 成绩下降,看电视时须调整大音量。
(二)体格检查
1 耳镜检查发现鼓膜内陷、光泽暗、鼓膜肥厚、光锥消失、可见液平、鼓膜膨隆呈“谷黄 色”或“兰色”。鼓膜活动度减低。
2待听力测试为传导性耳聋,声阻抗测试鼓室压曲线为“B”型或“C”型(负压超过150mmH g)。
(三)辅助检查:鼻咽CT片可找到病灶如腺样体肥大、鼻窦炎、乳突炎。
【治疗】
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咽鼓管功能,消除病因。
(一)内科治疗:这是本病的首选疗法,也是最普通的治疗手段。
1 抗生素,应早期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并以足量治疗至积液消失、鼓膜和听力恢复正常为止 。平均7~14天。
2 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性期应短程使用。
3 抗组胺药,可全身使用H1受体拮抗剂如仙特明、开瑞坦、百为坦等。4 鼻腔滴药,如达芬霖等喷鼻剂(不超过一周),促进鼻腔和咽鼓管粘膜 收缩,有利于中耳通气和引流。
5 使用促进纤毛运动药物如:吉诺通胶囊、沐舒坦、贝莱等药物。
6 理疗,超短波,红外线,He-Ne激光等均可选用。
7 雾化或普米克雾化。
(二)外科治疗:
1 鼓室穿刺术,鼓室穿刺抽液,同时可灌注可的松液,或行鼓膜切开引流,适合鼓室积液 为稀薄者。对反复发作或胶耳者可考虑鼓膜置管。
2 鼓膜切开置管,经内科疗法2~3个月效果不明显即可考虑鼓膜切开并植入中耳通气管, 特别适用胶耳,一般维持3个月以上,可达1年。
3 鼓膜造孔术:应用激光鼓膜造孔术可延长鼓膜穿刺孔通气时间,有利于中耳病变恢复, 又能免除置管、取管的麻烦,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
4 咽鼓管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消除后,可行咽鼓管吹张,促进咽鼓管开放。
5 病灶切除术:腺样体刮除术及扁桃体切除术,伴有腭裂的患儿要及早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