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疗效的分析
【Ref: Schulz M, et www.yihu.com Neurosurg. 2015 Aug; 84(2): 327-www.yihu.com: 10. 1016/www.yihu.com. 2015. www.yihu.com 2015 Mar 25.】蛛网膜囊肿可发生在脑和脊髓的各个蛛网膜间隙,其中,外侧裂蛛网膜囊肿(Sylvian fissure arachnoid cysts, SACs)是常见的一种。SAC的大小差异很大,根据解剖特点的Galassi分类法分为3型,I型:囊肿体积小,呈梭形,局限于颞窝内;II型:对颞叶有占位效应,但其范围不超过外侧裂;III型:囊肿占据了整个中颅窝,额叶和顶叶受推挤移位。SAC患者常常无临床症状,多为意外发现,但部分患者的症状与SAC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蛛网膜囊肿破裂可能引起硬膜下积液或血肿,伴急性或亚急性的颅内压增高。SCA的治疗以重新建立囊肿与正常脑脊液循环的平衡为主要目的。
最近,德国柏林Charit? Universit?tsmedizin小儿神经外科及日本东京顺大堂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的Matthias Schulz和Takaoki Kimura等对通过手术建立蛛网膜囊肿-脑脊液循环通路的SAC临床和影像学预后进行研究,文章发表在2015年8月的《World Neurosurg》上。
该研究共纳入24例SAC手术患者,20例采用内镜下手术,4例采用显微镜下手术。所有患者术前进行MRI扫描,包括神经导航序列。手术指征为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显示占位效应的II型和III型SAC,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根据SAC解剖特点而定。如果蛛网膜囊肿的内侧壁与基底池相邻,则选择通过内镜开窗;如果内侧壁与基底池无关联,而与侧裂池相邻,则选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图www.yihu.com-D. 1例行内镜开窗手术的SAC,内侧囊壁与基底池广泛接触(A和B);术后残留囊肿体积显著减小(C和D)。E-H. 1例行显微外科手术的SAC,内侧囊壁与基底池的接触面积极小;顺着大脑中动脉分支方向行显微囊壁开窗造瘘后,囊肿体积显著缩小。
图2. 1例SAC患者行囊壁-基底池内镜开窗手术前(A、B)和手术后(C、D)的囊肿体积变化。
结果显示,83.3%的SAC患者术后囊肿体积缩小10%以上;囊肿平均体积在术前为83.5ml,术后3月缩减为45.5ml,术后15月缩小至29ml。SAC合并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患者,囊肿平均体积从术前的166ml减少至术后3月的127ml,术后11月时为77ml。急性临床症状在术后均得以解除,75%的患者头痛消失或缓解,头痛好转与囊肿体积缩小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认为,SAC患者经过内镜或显微外科开窗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影像学上SAC体积缩小,治疗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