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囊性病变的分类、病因和声像图特点有哪些?
肝内单纯囊性病变包括肝囊肿、多囊肝、肝包虫病。肝癌瘤内坏死液化和肝脓肿不在此问阐述。(1)肝囊肿:肝囊肿是肝内非寄生虫性含液病变,可单个也可多个,大小不一。有属于先天性肝囊肿,也有是老年人组织退行性改变。超声显像是诊断肝囊肿简便有效的方法。其声像图特点为肝内出现圆形无回声区,边缘光滑,囊壁薄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大囊肿内可有分隔光带,囊肿继发感染时可见囊壁增厚、不规则、囊内有浮动的强弱不一点状回声。直径大于5cm的单纯肝囊肿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出囊内液体,注入无水乙醇,反复冲洗抽吸2次,再注入适量无水乙醇(约囊内液量的1/5左右)保留可使囊壁细胞凝固、硬化,囊腔闭合达到治愈目的。
(2)多囊肝:多囊肝在胚胎时期形成,是未能及时退化而残留的多余胆管在肝小叶内多处群集状扩张,故称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其在肝内数目不一,大小不等,有明显遗传性,女性患者较多,常合并多囊肾,少部分合并多囊胰或多囊脾。其声像图特点为肝脏肿大,形态不规则,肝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相互间有分隔带状强回声,囊内感染出血时,无回声区内可有散在点状回声,部分病例可同时见多囊肾、多囊脾等。
(3)肝包虫病: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侵入肝脏引起,为动物源性疾病,在牧区生活及皮革、毛纺加工者易感染此病。虫卵由猪、狗粪便排出,牛、羊、猪和人中间宿主食入后,在小肠内胚卵渗入肠粘膜进入门脉系统,约70%停留肝脏引起肝包虫病。临床分包囊形(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单房、多房肝包虫囊肿)和滤饱型(泡型棘球蚴引起的泡型肝包虫病,较少见)。
肝包虫病超声分型有:①单纯囊肿型:肝内孤立囊肿,囊内无子囊回声,单或多发,囊壁有或无钙化,同于单纯肝囊肿。②多囊型:在大囊腔内有许多小囊状环即子囊回声,相互紧连甚至挤压变形,期间无肝实质回声,子囊内还可显示孙囊回声,囊肿大小、数目很不一致。③蜂窝状型:在一大包囊内有许多较厚的间隔,其内分部有许多小暗区,病变区呈蜂窝状结构。④实块型:病灶呈强回声实性肿块,内回声杂乱有单发或多发小暗区,为子囊或坏死液化区,实性原因是子囊壁碎片充满于囊内所致。
肝包虫囊肿以其囊内有小囊,囊壁厚,常有钙化强回声的特点与其他囊肿鉴别,结合病人在流行区居住史、畜牧接触史、包虫皮内实验阳性等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