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用不用公筷?

咱出去吃饭,服务员有时会在上某道菜的时候同时配备一双公筷或者一把公勺,而公筷公勺的存在,应该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圈的一道特殊风景线。这次咱就来聊聊公筷和公勺。说到公筷和公勺,不得不先提到共餐与分餐。

共餐制在我国并非自古就有

众所周知,现在咱中国人的餐桌文化是共餐制的。这一点和流行分餐文化的西方国家以及日本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并非自古以来都是共餐制,中国曾经也分餐,历史还非常悠久,直到宋代还是分餐制——今天我们已经习惯得如同呼吸的共餐文化,还只有千年左右的历史。

早在秦汉时期,聚餐时并没有今天的桌椅板凳,大家席地而坐,每人面前配置一个餐具套组,这种餐具套组被称为:食案。大家一人一套,各吃各的。食案就是分餐文化的标志,出现在中国古代诸多绘画艺术作品中。但之后北方少数民族的南进,为中原的汉族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家居文化:凳子和椅子来了。这些「新式家具」不仅对中原汉族的传统家具构成造成了冲击,而且还向其他领域波及,其中之一就是餐饮习俗。

唐代敦煌壁画《宫乐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样的聚餐场景:十多位宫女围坐一处,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碗,而画面中又有一大盆,一位宫女手执长勺将大盆里的食物分发给大家,这,就是共餐文化的萌芽了。

不过,中国因为社会等级森严等因素,分餐文化的生命力很强:社会等级越往上越分餐,皇宫贵族们坚持分餐直至宋末。但是到了宋亡之后蒙古统治下的元代,分餐彻底偃旗息鼓,转变成今日的共餐文化。

共餐文化,根深蒂固

中国的共餐文化根深蒂固,很难撼动。但是 2003 年发生于中国的一个举世震惊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非典,令中国大陆、香港、乃至新加坡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与地区的使用公筷公勺意识得到了较为积极的推进。特别是香港,SARS,近年来通过共餐导致幽门螺杆菌、肝炎等传播的报道也在媒体频频露脸,有时甚至耸人听闻,颇令部分特别讲卫生的人群感到压力山大,甚至只要面临聚餐应酬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文化和卫生的两难究竟怎么破?

共餐制靠谱吗?先看疾病咋传播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来看传统的共餐习惯造成传播疾病的风险有多大?

这里就涉及到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了。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空气传播、经水和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等等。

空气传播

其中 SARS 就属于典型的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

然而只要具备基本逻辑思维,就不难发现当时 SARS 促成中国公筷公勺意识增强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幽默趣味的——这属于典型的烈性传染病所引发的广泛焦虑与恐慌,常常会导致群体性盲目行为。

SARS 既然经由空气传播,那么只要聚在一起就是风险,不管你是聚餐还是打牌还是谈情说爱。

所以预防 [tag "SARS" "

另外,任何疾病的传播还有一个病原剂量的问题,不是说有病原就等于必然感染。

还要看他涂抹多少在筷子头上——所以如果你的朋友要刻意通过筷子和勺子染病给你,他不但相当恶趣味,应该说还蛮拼的——要知道,正常人自然地进食时一般不会用手去碰筷子的夹菜端,能够沾染到筷子上的唾液量也相当有限。

还有一点:他若已经病成那样,你还会和他一起吃饭吗?

那么有时候症状上未必显山露水的疾病:比方说甲肝呢?

甲肝的传播渠道也大同小异: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多由感染者大便后不正确洗手再接触食物或其他物品、或者在处理感染者的粪便(譬如换尿布)之后不正确洗手所引起。

因此如果你和一位感染甲肝的朋友吃饭,如果他中途便后不洗手的话,哪怕只是为你递一个碗碟也有风险,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共餐。

共餐的确会提高风险,但是绝对风险不那么大,要密切接触(天天生活在一起吃饭)才会显著提高感染风险。

甲肝的真正传播渠道是经由水和食物。

1988 年上海甲肝大流行那会儿,仅上海市区就有 30 多万人染病,一时人们恐慌到别人递来的烟都不敢接,不要说一起吃饭了。但后来发现水产品毛蚶才是传播真凶:调查显示 85% 的甲肝病人病发前吃过毛蚶。

共餐会感染幽门螺杆菌吗?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至今还不明确。

目前有学术观点认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染一般主要是针对婴幼儿的。

婴幼儿如果接触不干净的水源、或与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共同进餐且共用餐具、不用公筷公勺的话,的确存在感染风险。

因此成人和幼儿一起吃饭的时候,或者幼儿聚餐的场所譬如幼儿园,应该配备公筷公勺。

虽然成年人之间幽门螺杆菌,是否会通过唾液相互传染在学术界还尚有争议,但是有些媒体大肆报道共餐的幽门螺杆菌风险,甚至夸张地称共餐或引发胃癌,这完全属于标题党,制造恐慌。

且不说人类之间的癌不存在互相传染的可能,即便感染幽门螺杆菌也远远不等于罹患胃癌,因此,「成人之间共餐一顿饭就感染幽门螺杆菌,然后罹患胃癌」这种谣言不可信!

用公筷是对别人的尊重

除上面说到的疾病,经常出现在坊间传闻中的以血液和性为传播途径的疾病,譬如乙肝或艾滋病等,就根本无需赘言的必要了,一句话:共餐不会传播这类疾病。

对于普通成年人而言,公筷公勺的普及意义更多的不是在疾病预防层面(虽然不是完全没有)。

饭局上用公筷公勺,不是出于别人把病传给你的恐惧;而是你自己如果有病,不要传给他人,尤其对方隔三差五要和你一起吃饭的时候。

而且想通这一点,你看到别人提议用公筷公勺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有感觉被人怀疑或不尊重的不愉快心理了。

更重要的是,主动使用公筷公勺是对饭局上别人的体谅与尊重:

别人带着婴儿和儿童来赴宴时,你要考虑到幼儿是风险较高的群体;

别人是健康成年人你也要考虑到有些人特别爱干净的心理。

所以是否愿意使用公筷公勺,反映的是你自己的教养和素质。

公筷公勺的确会让吃饭变得稍稍麻烦些,但是这点麻烦却能够换来在座所有人的绝对安心,而且又几乎不影响中国传统聚餐文化上的温馨与其乐融融,这么好的解决方案,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