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方法
简易呼吸器,又称复苏球。 适用于心肺复苏及需人工呼吸急救的场合。尤其是适用于窒息、呼吸困难或需要提高供氧量的情况。具有使用方便、痛苦轻、并发症少、便于携带、有无氧源均可立即通气的特点。在临床急救及转运过程中采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有效的纠正了低氧血症,大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简易呼吸器的适应症
1.心肺复苏2.膨肺3.各种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4.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肌麻痹5.各种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呼吸抑制6.各种大型的手术7.配合氧疗作溶疗法
8.清除气囊上分泌物。9.运送病员,适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作特殊检查,进出手术室等情况10.在意外事件中的应用(突然氧气供应中断或压力过低、停电、呼吸机故障无法正常运作时)。
以下人员禁用:
a.未经减压及引流的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的病人。b.中等量以上的咯血的病人。c.重度肺囊肿或肺大泡的病人。d.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之前病人。e.急性心肌梗死病人。f.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病人。
简易呼吸器的基本结构
面罩、弹性呼吸囊(球体)、鸭嘴阀(呼吸阀)、进气阀、储气阀、氧气储气袋、氧气管接口。
简易呼吸器的操作前准备
1、评估了解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衰竭程度、有无禁忌证。2、用物准备:简易呼吸器,氧气装置一套,无菌手套一副,纱布两块,弯盘。3、连接简易呼吸器装置并检查鸭嘴阀、氧气进气阀、压力阀是否漏气,简易呼吸器与氧气装置连接是否通畅检查呼吸器是否完好:
a.操作者挤压呼吸囊,将手松开,呼吸囊应自动弹回原状;b.堵住出气口,按压呼吸囊不被压下;c.连接储氧袋和氧气导管,将氧气导管连接在氧气装置上,氧流量8~10L/min,堵住出气口,向储氧袋内充气,储氧袋应不漏气;d.挤压呼吸囊后松手时储氧袋内的氧气溢出;e.检查面罩是否完好无漏气,接于呼吸器出气口处;f.将面罩开口朝操作者方向按压呼吸囊,感觉有足量气流涌出;i.使用时将压力安全阀置于开放状态;
简易呼吸器的操作流程
1、将病人取去枕仰卧位,解开患者衣领、前胸衣扣及裤腰并暴露前区域。2、清理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有活动义齿协助取出。3、开放气道:左手按前额,使头后倾,右手托起下颚。4、连接面罩呼吸气囊及氧气,调节氧流量8-10升/分(氧浓度40%-60%)5、一手握住呼吸器活瓣处,用EC手法将面罩扣紧病人口鼻部,面罩与口鼻部形成密闭腔,防止漏气(EC手法,不是什么英文缩写。是在辅助呼吸的时候,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三个手指(呈E字形)托住患者下颌,大拇指和食指(呈C字形)按住面罩的两端,E用于托住患者下颌,C用于紧扣面罩。)6、进行人工辅助通气,一手挤压呼吸气囊(按捏部位:儿童按捏呼吸囊的前1/3部,成人按捏呼吸囊的前2/3部)→放松→有节律地反复进行(频率成人10-12次/分,婴幼儿16-20次/分);单手或双手规律、均匀地挤压呼吸囊,挤压球囊时间应长于1秒钟,待呼吸囊重新膨起后开始下一次挤压,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呼吸囊,将气体送入肺中。
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注意事项
1、使用时应确保面罩与患者脸部的紧密吻合,避免要通气时漏气(充气2/3)。2、保持气道通畅,如病人口鼻有大量分泌物,必须先吸净分泌物后再使用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3、简易呼吸器的压力安全范围是40-60cmH20,建立人工气道前:关闭压力安全阀。建立人工气道后:打开压力安全阀。当婴儿及儿童使用简易呼吸器时,应具备安全阀装置,自动提供调整压力,以保障患儿安全。如果需要较高的压力,请将压力阀向下压,使安全阀暂时失效。
4、随时观察:a.挤压气囊时,注意观察病人胸部起伏情况;b.观察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情况; c.观察病人口唇、面色、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呼吸改善情况;d.观察单向阀(鸭嘴阀)是否正常工作;e.在呼气过程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状;
简易呼吸器的清洁与消毒
使用后,操作者戴一次性手套在流动水下冲净分泌物,各部件拆开,置入含有效氯500-1000 mg/l的消毒液中浸泡半小时,清水冲洗晾干调试后备用。特殊感染者,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或送供应室消毒。储氧袋禁用消毒剂浸泡,因易损坏,应采用含有效氯500-1000 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然后在流动水下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