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想了解的十二时辰养生



中医养生理念(指比较系统的,其实经书之首《易经》中已有,“医易同源”)源于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下简称《内经》):“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人是自然界造化的产物,人体内部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讲究和谐与平衡,包括内部和外部(天人相应,即人要顺应自然界时间和气候的变化)。如果违背了它,就会生病。

 

时辰养生就是要我们每天按照自然规律好好生活,说白一点就是按生物钟在适合的时间做该做的事(衣食住行),保养好我们的先天真元(中医叫正气,现代人叫抵抗力),才能不生病或少生病。

 

十二时辰养生就是利用人体经络的养生规律来保养全家健康的。

 

一年有十二月之分,一天也有十二时辰之分。养生,不仅要符合一年四季的变化,还要符合一日十二时辰的规律。十二时辰按天干地支的地支来分类。每个时辰对应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又联系着相应的脏腑。例:子时—23点至1点—足少阳胆经—胆。

 

说到这,必定要提到“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原是指针灸按时辰取穴,以求取更好疗效的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内经》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天时而调之”。十二时辰养生法由此而引伸开去。

一、子时

子时(23点至1点),阴气最盛之时,足少阳胆经最旺。

中医养生理念:必须子时前(11时前)入睡。

1、子时一阳初生,此时的阳气就像嫩芽需要呵护,故不要熬夜,要及时上床睡觉。

2、胆是做决策的器官。《内经》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所以人脑下的决定,都是从胆发出来的。所以平时我们常说一个人胆大或胆小。休息好了,头脑清醒,做事就有决断力。胆经通过两耳上部,熬夜的人胆经受伤,这两个部位容易出现白发,还有挠头其实是刺激胆经做决断。

3、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藏和排泄胆汁,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二、丑时

丑时 (1点至3点),足厥阴肝经最旺。

中医养生理念:肝经的时间一定要熟睡。

1、“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而人体各个部分的生理活动,均要靠血的支持,故皆与肝有密切关系。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的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2、《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同样,休息好了,计谋就多了。

3、“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休息好对眼睛大有好处。

三、寅时

寅时 (3点至5点),是阳气的开端。手太阴肺经最旺。

中医养生理念:应该有较深的睡眠。 

“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 “肺朝百脉。” “肺主一身之气。”“肺为娇脏。”“五脏所藏,……肺藏魄。”意思是肺是辅助君主的宰相,调配全身的气血, 寅时由阴转阳,人体气血开始重新分配,睡眠充足,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如果此时醒来说明肺气不足。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会在此时咳醒。同时,肺气不足,人就说话声低低的,没有魄力。

四、卯时

卯时 (5点至7点),手阳明大肠经最旺。

中医养生理念:应该是排便的最佳时机。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新鲜的气血布满全身,紧接着就促进大肠把废物排出体外。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如便秘者,起床时可先喝一杯水,润肠清肠。

五、辰时

辰时 (7点至9点),足阳明胃经最旺,阳气最盛之时。

中医养生理念:到吃早餐的时候了,且要吃营养丰富的早餐。

1、“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即食物)之海,主受纳腐熟(即使食物变食糜)水谷。此时,经过一晚休息,糟粕已排尽,胃经最旺,故吃早饭最容易消化。且要吃营养丰富的早餐,因为要提供一天之中的营养。中国人普遍不重视吃早餐,年轻人爱睡懒觉,常不吃早餐,老年人爱吃稀饭酱菜,所以要像“皇帝”一样吃早餐。

2、按易经理论,此时阳盛阴衰,可补充食物(食物属阴),已达阴阳平衡。

六、已时

已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中医养生理念:不食用燥热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办公一族繁重的工作间隙不妨起身活动一下筋骨。

1、脾胃不分家,金元著名医家李东垣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经值班的时候不食用燥热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2、“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

3、“久坐伤肉”,“脾主肌肉”,长时间久坐不动,周身气血运行缓慢,血脉不和,四肢肌肉僵硬、酸痛,办公一族繁重的工作间隙不妨起身活动一下筋骨,做做工间操,放松放松。

4、脾虚者或湿盛者在这个时间调理或治疗效较好。

七、午时

午时 (11点至13点),手少阴心经最旺。

中医养生理念:午睡不能“误睡”。

1、心为“君主之官”,即心是人体的主宰。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如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一年四季都需要午睡,但每次睡的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不要超过一小时,最好能躺下来,不要趴着睡。

2、心率过缓或过速者可在这个时间调理或治疗效较好(补心阳或滋心阴)。

八、未时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中医养生理念:末时前最好吃完午餐,且要吃营养丰富的午餐。。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说明小肠是饮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最旺,故末时消化吸收功能最旺盛,吸收营养最彻底。

九、申时

申时 (15点至17点),足太阳膀胱经最旺。

中医养生理念:多饮水,不要憋小便,运动和学习的最佳时间。

1、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病可致遗尿或小便不通、尿路结石。所以要多饮水。

2、申时属猴,猴子天性爱动,现代医学也证实,下午4时左右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运动能力也达到高峰,温度适宜,风力较小,此时锻炼身体不易受伤。早晨尤其是冬天过早锻炼并不可取。

3、膀胱经是一条最长的经脉,其一端至巅顶部,申时脑部气血旺盛,所以学习工作效率都高。

十、酉时

酉时 (17点至19点),足少阴肾经最旺。

中医养生理念:不宜过劳,稍事休息。

肾主藏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本。经过申时的体力脑力活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所以要休息休息,不宜过劳。肾虚者酉时补肾最为有效。

十一、戌时

戌时 (19点至21点),足厥阴心包经最旺。

中医养生理念:与家人沟通,保持心情愉快。

1、《内经》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就是心包,心包像一个内臣,代心行事,表达着心的喜怒哀乐。同时它又是心的警卫员,代心受邪。心包经戌时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最好的调理方法就是与朋友、家人聊聊天、散散步,舒畅一下心情。

2、鼓掌、握拳等动作都可以振奋精神,因为心包经从手掌过,劳宫穴在手掌中央,而中冲穴在中指尖,鼓掌、握拳时能刺激到心包经和这两个穴位。

3、心脏疾病可在戍时按摩心包经穴位来辅助治疗。

十二、亥时

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

中医养生理念:可以进行调理,是入睡的最好时间。

1、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2、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调理。如泡脚、躺在床上按摩穴位,或敷个面膜什么的。要控制大喜、大悲、大怒等,保持“恬淡虚无”的心态。

3、男女交合后可得到阴阳平衡,故此时也适合夫妻性爱,愉悦的性生活可使男女双方得到彻底的放松,有助于睡眠,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调理。

有时候,用于解释为什么这个时辰要做这个可能有人会觉得牵强,比如用动物的特性来解释人的活动,但我觉得这并不重要。十二时辰养生法积极的意义在于崇尚健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记住身体健康作息时间表,安排好你的生活,让你的人生丰富多彩!

相关推荐
  • 暂无数据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