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抗病毒治疗对稳定患者的病情具有良好的作用,但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对机体的损害,如血清肌酸激酶升高,钙磷代谢障碍,肾功能损害,乳酸酸中毒等,需要加以防范。一、血清肌酸激酶升高,一般在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在正常值上限5倍以下时,可密切观察,无需调整治疗方案,应减少活动。血清肌酸激酶升高介于正常值上限5到10倍时,应考虑减少药物剂量。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以上者应立即停药,避免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
二、钙磷代谢障碍,主要继发于药物引起的肾小管酸中毒,导致骨软化症的发生。
三、肾功能损害,在长期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范尼可综合征等各种肾功能损害的表现。
四、乳酸酸中毒,发生率相对比较低,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衰竭患者身上容易出现,起病急,可迅速进展为肝脂肪变性、肝衰竭,病死率比较高。